-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铁军:那一场悲壮浪漫的“刑场婚礼”
陈铁军(1904——1928)原名陈燮君。原籍台山,她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一个华侨糖商家庭,妹妹陈燮仪于1908年出生(后改名为陈铁儿)。铁军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年代。时代的革命洪流不断地冲击着佛山这个小城市,也把革命的曙光带给她们姐妹俩。铁军童年时,便要求家里送她上学,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可是,那些子曰、诗云,并不是她要追求的知识。当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许多青年学生从广州到佛山来宣传,十五岁的铁军拉着小七岁的妹妹铁儿在街头听演讲、看传单。当时,有一支由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组织的宣传队,特别吸引着她。这些女青年大声疾呼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像春雷一样唤醒了铁军幼稚而热烈的心。
“休言女子非英物, 夜夜龙泉壁上鸣”
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善庆坊6号——凭着在网上搜索到的这一地址,我在佛山祖庙附近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它具体在哪里。后来,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好不容易在一个窄窄的巷子里面,发现了一栋两进院落式民居故居,门口挂着“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就是善庆坊6号,1904年,陈铁军就出生在这里。
从外部看,相比周边建筑,这座建筑的房体还算坚固,但由于年代久远已开始出现老化破损。还在附近居住未搬迁的市民陈先生介绍说,陈铁军故居为佛山清代民居建筑,室内尚保存有陈铁军住过的房间和用过的红木家具,以及文房用具、印章、亲手刺绣的丝巾和手迹等,但这个地方平日很少有人来。
虽然外表普通,但是陈铁军故居属于曾是佛山显贵聚居之地的东华里片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的“简氏别墅”也在东华里,可见这一带当年的繁华显赫。陈铁军也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华侨商人家庭,她排行第四。这样一个富家小姐,为什么会选择一条与她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呢?
“我并没有见过我的姑姑,关于姑姑的故事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据陈铁军的侄女陈惠文老人介绍,陈铁军小时候看起来很温和,和普通女孩儿并没有两样。而且还懂做刺绣手工,喜欢收集海螺、贝壳,如今家里还保留有她玩过的这些小玩意儿。但在她温和的外表之下,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叛逆性格,很小的时候,她就强烈要求家里送她去上学,后来进入了佛山市第一间新学制的女子小学季华两等女子学校——现已更名为铁军小学。
陈铁军的父母过世得早,在生前把她许配给佛山当地盲公饼何家大老板做孙媳妇,何家在佛山是有名的富商,在陈铁军小学毕业时,男家催她完婚,为祖父冲喜治病。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旧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对方又是富甲当地的巨商呢。不管陈铁军如何反对,家里也不肯给她取消婚约。连她的老师也劝她可以跟对方见见面,要是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还是可以慢慢建立感情的。当时陈铁军的兄长也催促她早嫁。在这种情况下,陈铁军只好答应了,但是提出了“过门不同房”,等读完书再圆房的条件。
1925年,不顾家里人的反对,陈铁军执意考入中山大学(当时称为广东大学)文学院。反抗婚约、离家出走,这在当时需要莫大的勇气,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因为此事,她几乎跟家庭决裂,家里也不给她钱,只有她的嫂子偷偷变卖首饰资助她。但其时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她所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思维,促使她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从前她的名字叫燮君,从这时起她改名为铁军,以表示与旧我决裂。也许像陈铁军这样的奇女子,天生就充满着不安的因子,追求革命,向往理想与公平的新世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女士的这一著名诗句,似乎就是为她而写的。
而比陈铁军小一岁的周文雍,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周文雍的家乡,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凤凰里”,在今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据该村90多岁的周瑞约老人说:“文雍家以前很穷,后来,他爸爸生病了,他小小年纪就帮妈妈拾柴、做饭、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文雍很聪明,特别爱读书。”
辛亥革命后,到处兴办新学堂,茅冈南面的横石里,也兴办了一所小学,叫做“横石里作求小学”。文雍就被父亲送去接受教育。虽然上学的路途较远,离家好几里,中间还隔着一条潭江,但是文雍却从不迟到早退,一心向学。17岁那年,他在亲友资助下考入广州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
在这个人称“红色甲工”的学校里,周文雍读到了许多进步书籍,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主席。无从考证周文雍和陈铁军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相识的,但我们知道,共同的信念与理想,很快就要将这两个家庭背景迥异的年轻人的命运紧紧牵在一起了。
被捕时 他们的爱情来不及表白
在和周文雍成为“夫妻”之前,陈铁军和邓颖超结下了很深的情谊。1927年,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全城处于白色恐怖之下。而这时候,邓颖超的第一个孩子因难产不幸夭折,留在广州住院休养。4月15日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