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文共赏义相析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评改的优先权应当属于写作的本人”。然而,现实教学中,学生评改的机会总是很少。教师的一个分数、几句评语、一课时的讲评,一次习作活动就算结束了。这种教师包揽的统销统购的封闭模式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2011版新《课标》指出(7~9年级)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针对学生“怕”“烦”“苦”“难”的写作心理,笔者在作文评改课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化烦为趣,化苦为乐,化难为易,以期学生不再害怕作文,甚而爱上写作。
一、尊重个性心理,使评改成为“对话”的趣事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也。”在刘勰看来,由于才、气、学、习的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对每位习作者或评改者而言,他们的才、气、学、习也各不相同。七年级新生童稚未脱,九年级学生则相对成熟;男生理性,女生感性;优生兴趣浓厚,差生兴趣淡薄;独特的情境下有独特的心理,不一样的心理会有不一样的习作,不一样的个性也会有不一样的点评。
笔者常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互相评改,摈弃公式化的“统一”标准,尊重评改者的个性心理,将评语改为个性鲜明的“心语”,让评改成为评者与作者之间有趣的“对话”。如习作《越长大,越孤单》,评者如此“心语”:
看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心里酸酸的,就好像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一样。撒娇、哭闹,那都是小孩子的专利呢,而我们都长大了。长大,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背负更多的责任。童年时的一切已经被命运画上了休止符。即使自己的心永远都不长大,那又如何?我们,回不去的。我们背对着彼此,越走越远,能够让心回到起点的,只有回忆吧。越长大,越孤单啊。
这段“心语”里有情感的共鸣,有成长的思考,有对修改作文的独特认识。如此“对话”颇有情趣。若是“统一”标准写下“感情真挚但立意不高”这类评语,则毫无情趣可言,那不是读者与习作之间的“对话”,而是评论家的盖棺定论。
二、养成读者意识,把评改定义为“把玩”的新鲜事
“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但是学生写作时往往缺乏读者意识,常常忽略他人感受,总以为自己看到的东西任何人一定会有同样的印象,而不知这一切应当用自己的笔去“还原”,应当通过“描绘”去传达。如何治疗这一通病呢?那就是养成“读者意识。”本着这种态度修改,“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
笔者时常建议学生把习作写给好朋友看,读给父母听,或者是假想的一位读者,与他探讨习作的成败得失。如八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梦幻九寨》,初稿通篇写景。小作者重新审视作品后,增添了这几段文字:
三弦琴的旋律幽然响声,卓玛们(藏语:姑娘)在星空下翩翩起舞,身上佩戴的小藏银相互碰撞,奏出叮当的乐声。安多寨寨主大声说:“让我们在这儿畅饮三碗青稞酒,扎西秀(藏语:干杯)!”我们端起热乎乎的酥油茶,齐声说:“扎西秀!”我吃着手抓羊肉,喝着酥油茶,第一次体会藏家风情。
饭后,卓玛走到我身边,对我说:“孩子,来,大胆地跳起来。”卓玛牵着我的手,不知是不是因为刚才端过热乎乎的酥油茶,我总觉得她的手很温暖……
就这样,姑娘们拉着我们,围着篝火,跳起了锅庄舞。和着三弦琴的旋律,跟着姑娘们的歌喉,我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修改稿因此灵动而有生趣。谈起修改心得,小作者说:“九寨的梦幻,除了山水之美,应该写写独特的风俗之美,就补上这几段。”以读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推敲习作,往往容易触发写作灵感,发现习作的缺失之处,修改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新鲜事。
三、发现习作亮点,将写作化身为“情动而辞发”的乐事
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有高下之分,能力的培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始阶段;“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全之处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意义不完,乃由于学生识力之未至,而非由于推理之谬误。”对于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有些是一定要马上指出,甚至要帮助改正的,有些是假以时日,学生自会领悟的。一次的习作评改训练,要求不宜过高过全。
如七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用爱堆成的雪人》,初稿整体粗糙,中心句与事件不吻合,情节上有漏洞,还有几个错别字。但描写细致,照应有方,情感表达含蓄,观察视角独特,诸多亮点等待评者发现欣赏,如:
爸爸困意浓浓的眼神马上变得柔情似水,刚到嘴边的话又被硬生生地吞了回去,他摸摸我的头,略带笑意的说:“乖,你站在这儿,我去堆雪人。”说完,打着伞走进雪(帘)中。
……
我打着伞,走进雪花当中,和雪地上那个精致的雪人对视着。嘿,雪人,你的鼻子是和爸爸的手一样被冻红的吗?我知道你不会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