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 脏腑 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肾藏之精能生髓,髓藏骨中能养骨,髓中脊髓上通于脑,聚合成脑,故骨、髓、脑均为肾所主。 肾精充足→髓足、骨坚、脑健→四肢轻健有力,精力充沛,反应灵敏; 肾精亏损→髓损、骨、脑失常→腰肢无力,脑转耳鸣,倦怠嗜卧。 齿为骨之余,肾精充足,牙齿坚固;肾精亏损,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 “肾之合骨,其荣发也”。“发为血之余”,生机根于肾气,发为肾的外候。肾精充足,毛发光泽;肾气虚衰,毛发枯槁无光、变色、脱落。 * * 第二章 脏腑 第一节 概 述 1.脏腑学说的概念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脏腑学说——是中兽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畜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互关系及其与全身组织器官之间各种联系的学说。 脏腑学说古代称“藏象”。藏——指内脏;象——即形象、表现。“藏象”——即指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2.脏腑学说的内容 脏——指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心包),脏为“贮藏”的意思,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指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腑”为暂寄的意思,共同功能是传化物,对水谷进行受纳、消化、吸收,并能排泄糟泊。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奇”是异,“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为六腑之一,但唯其收藏清洁之液,也归入奇恒之腑。 脏腑学说除研究上述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联系外,还研究它们与肢体组织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官九窍(目、舌、口、鼻、耳、前后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研究脏腑机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等。 脏腑与脏器的区别 中兽医学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脏器,前者是指一个解剖生理、病理的概念,除了包括解剖上脏器之外,还与现代医学其他系统有联系。 心 肝 脾 膀胱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神经 生殖 内分泌 运动 泌尿 水盐代谢 呼吸 血循 消化 第二节 脏腑的生理与病理 一、心与小肠 (一)心 1.心主血脉,外应于色 指心主管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输送养料以营养全身。与现代医学观点一致。 2.心藏神 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日常用语很多,如“心计”、“心思”,“心慌”,“用心”,“小心”,“心甘情愿”,“心不在焉”等。实际上指大脑的功能活动。 心藏神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功能障碍,则表现兴奋或抑制。 藏神与主血功能是相关的, “心藏脉,脉舍神”,因为精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盈,“家畜皮毛光彩精神倍” ;心血不足,则出现活动异常或惊恐不安;心神异常也可引起心血不足或运行不畅。 3.心主汗 汗为津液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为心所主,血汗同源,故称心主汗,“汗为心之液”。 心阳不足,则腠里不固而自汗;心阴不足则阴虚盗汗;反之,出汗过多可损及心血及心气,引起精神或脉色异常。 4.心开窍于舌 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故有“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的说法 临床上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易从舌上反映出来。心血充足,舌运动自如,舌色红润;心血郁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二)小肠 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别清浊。即接受胃腐熟后传来的水谷,进一步消化分成清和浊两部分,清者为水谷精液,吸收后通过脾传输身体各部;浊者为糟泊及多余水液,下注大肠和肾,经二便排出体外。 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出现排粪、排尿的异常。 (三)心合小肠 1.经脉络属 :构成阴阳、表里关系。 2. 生理联系 心 前肢少阴心经 小肠 前肢太阳小肠经 心 心气血温养小肠,促进分别清浊 小肠 小肠传化物充心血、助心气 3.病理影响 心 心经热移于小肠,引起小肠实热,尿短赤,尿涩痛 小肠 小肠热上熏于心,引起口舌糜烂 无神 心气血 不足 小肠受盛化 物功能不良 纳少、腹 胀、腹泻 二、肺与大肠 (一)肺 1.肺主气,司呼吸 一指主呼吸之气,进行气体交换; 二是指主宗气,将来源于脾的水谷之精气与吸入自然之清气在肺中化生为宗气,通过心、肺、血液循环输布至五脏六腑,以至全身,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 肺主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各脏腑功能正常,精力充沛;肺气不足,则呼吸功能失调,出现体倦乏力、气短、自汗。 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宣:宣发。肺主宣发:指气血津液通过肺的宣发而输布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降:即清肃下降。肺主肃降:一是指肺居上焦,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失肃降、气不得降,则出现喘咳等肺气上逆的病变;二是指通过肺气肃降来通调水道,使上焦的水液下输膀胱,若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则会发生痰饮、小便不利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