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古声母系统 ;《广韵》时代还没有声母的概念,只要声母相同都可以用来作反切上字。因此《广韵》中共有452个反切上字。 陈澧最后系联出40个声类,但他在分析中条例贯彻得不很彻底,系联不够严密。以后的学者进行过多次系联修正,严格按照陈氏之例,可得到反切上字51类。 ;这仅是反切上字的分类,还不是声母。反切上字的分类,与反切下字有密切关系。为了追求切得容易,念起来顺口,反切上字会随反切下字的不同而有分类的趋势,但这不代表声母也有分类。;韵母从有无韵头的角度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二四等韵,没有[i]或[iu(y)]韵头,另一类是三等韵,有[i]或[iu(y)]韵头。反切上字与反切下字的韵保持一致的时候,拼起来比较容易,如“兰,落干切”,就比“兰,力干切”自然,“连,力延切”,就比“连,落延切”自然。 这样,反切上字就因下字的韵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与一二四等韵的反切下字相拼,另一类则与三等韵的反切下字相拼。;某两个声类,究竟同属一个声母还是代表两个声母,判断的方法是看它们在同一韵母前的关系是互补的(甲类出现乙类就不出现,反之亦然)还是对立的(甲类乙类都可以出现,代表不同意义):如果是互补的,则它们代表的声类可合并为一类,如果是对立的,则它们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声母。 以“卢/力”为例,可以发现,“卢”只出现在一二四等韵之前,而“力”只出现在三等韵之前,二者是互补的,因此它们可以合为一个声母。;因此,不考虑反切下字的分类,将属于同一声母的声类加以合并,《广韵》的实际声母是35个。p76 ;三十六字母是宋代确立的,大致代表了唐末至宋代间(中古后期)汉语语音系统的声母。 《广韵》的三十五声母反映的则是隋唐之际(中古前期)汉语语音系统的声母情况,从三十五字母到三十六字母,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十六字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p83 唇音的分化与演变 正齿音的合流 喻三、喻四的合流;《广韵》系统中,唇音只有一类“帮滂並明”,到了三十六字母中,唇音分化爲了重唇“帮滂並明”和轻唇“非敷奉微”。;《广韵》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被切字是重唇音,??反切上字是轻唇音: 鄙,方美切 弼,房密切 披,敷羁切 皮,符羁切 僻,芳辟切 靡,文彼切 灭,亡列切 悲,府眉切 胚,芳杯切 眉,武悲切 膘,甫娇切 漂,抚招切 贬,方敛切 扁,方典切 篇,芳连切 辨,符蹇切 免,亡辨切 斌,府巾切 贫,符巾切 烹,抚庚切 明,武兵切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 《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诗》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又“诞实匍匐”,《释文》“本又作‘扶服’”;《左传》昭十二年“奉壶饮冰以蒲伏焉”,《释文》“本又作‘匍匐’,‘蒲’本亦作‘扶’”;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释文》“本 或作‘匍匐’”;《史记·苏秦传》“嫂委蛇蒲服”、《范雎传》“膝行蒲服”、《淮阴侯传》“俯出裤下蒲伏”、《汉书·霍光传》“中孺扶服叩头”,皆“匍匐”之异文也。;钱大昕就这个观点举了上百条例证,主要有: 异文:“匍匐”作“扶服” 汉魏反切:晋《字林》:“邶,方代反。” 古书注释:《说文》:“膴,读若膜。” 声训:《释名》:“负,背也。” 异读:《广韵》:“芒,武方切。”《唐韵》:“芒,莫郎切。” 方言:今吴人呼“蚊”如“门”。;钱大昕的例子只能证明重唇音与轻唇音非常接近,只有证明了它们是互补的,才能认为它们可归为一个声母。 通过系联可以发现,《广韵》的反切上字中,轻唇音只出现在合口三等韵,重唇音只出现在前者以外的一二三四等韵中,无法找到同一韵母前同时出现帮/非、滂/敷、並/奉、明/微的情况,说明它们是互补的,因此可以说《广韵》的唇音声母只有一类。;上表证明了《广韵》中重唇、轻唇音属于一类,但这一类唇音是轻唇还是重唇?亦即,是从重唇中分化中分出轻唇,还是从轻唇中分出重唇? “古无轻唇音”是正确的观点,即轻唇音是后起的,是从重唇中分化出来的,证据是: 汉语方言发展史:吴方言保留的重唇音比北方方言多得多;闽方言至今尚无轻唇音;很多方言的文读是轻唇音,白读是重唇音,如“物、肥”等。 世界语言的普遍类型:有[f]的语音系统一定有[p],但有[p]的不一定有[f]。 儿童的语言习得,总是先学会[p]后学会[f]。;接下来的问题是:唇音的分化从什么时候开始?轻唇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慧琳《一切经音义》(810年)中,轻重唇音已截然分开,说明汉民族共同语中轻唇音的产生不会晚于公元八世纪。 玄奘(602-644)《大唐西域记》对于某些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