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1、油茶灾后易发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冰雪灾害造成大面积林木的折干断枝,极易造成大量伤口并导致林木生长势的急剧下降。众多伤口是多种病菌的侵染点,树势急剧下降又可引发一些腐朽菌的侵入,因此,雪后应该及时清理油茶园的枯枝落叶,集中焚烧。清园后,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面对树体及地表喷施一次。重点关注油茶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黑跗眼天牛、油茶织蛾及茶籽象甲等害虫。
(1)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在油茶老残林中发生比较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感染此病后造成成油茶落果,常导致油茶减产20%左右,最高达30%以上。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在带病的蕾、芽、果柄、枝、叶上越冬。早春当日均气温连续10天在15℃时,病害即可发生,一般是春雨早、雨水多,发病也早、发病重。在浙江丽水4月中旬开始发病,先是新梢、嫩叶先发病,后是花蕾发病,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少量新叶和果实上出现褐色病斑。7-8月病害迅速扩展,病果和病叶大量脱落,直到10月茶果采收时为止。
防治方法:①营林防治技术:及时清除病株、病枝、病叶、枯梢、病蕾、病果集中烧毁外。早春后及时剪除病枝、摘除病叶、病蕾等,修剪要至病部以下5 cm;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直到木质部无变色处。刮口和刀具经0.1%氯化汞或75%酒精消毒,并在伤口涂以波尔多液保护。夏季修枝时,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条。同时,注意剪掉发病的新梢,摘除早期的病果和病叶。冬夏季剪除的发病部位要带至林外深埋或烧毁;合理密度,保证林间通风透光。②化学防治: 在早春新梢生长后, 喷洒1% 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4-5月份发病初期 45%咪鲜胺800倍液,甲基托布600-800布倍液;6 至9月份喷洒1%波尔多液, 络氨铜800倍液,波尔.锰锌600-800倍液。每10-15 d喷一次,苗木在发病盛期可7d喷一次。上述药剂交换使用。
(2)油茶软腐病:受害叶片初期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病斑, 阴雨天气病斑扩展为黄土色大斑,病斑中叶肉腐烂, 病叶易脱落。病果初期同样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 后扩展为土黄色或褐色圆斑, 组织腐烂疲软。干旱高温时,病斑开裂,裂口不齐,有纵裂、横裂或纵横开裂,后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翌年春天当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菌丝开始活动,雨后陆续产生蘑茹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害的初侵染源。晚秋侵染的病斑黄褐色,是病菌主要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越冬病叶及早春感病病叶,在阴雨天气,能反复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气温在10-30℃间,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均能发生侵染,以15-25℃发病率最高。蘑菇型分生孢子座的传播和侵染都需要雨水及高湿的环境,空气湿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十密切,
防治方法:① 营林防治技术:成林树及时整枝修剪或疏伐,清除病叶、病果,减少侵染源。苗圃地做好排水。②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 波尔多液, 也可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络氨铜800倍液,波尔锰锌600-800倍液。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多菌灵400-6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苗木在发病盛期可5-7天喷1次。多种药剂交换使用。
(3)油茶煤污病:受害油茶树枝叶上产生黑色煤尘状菌苔。叶上菌苔最初常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然后逐步扩及全叶以至叶的背面,并且逐渐增厚,厚度可达0.2-0.5mm。菌苔表面粗糙,或呈绒毯状。在病菌分生孢子器盛发阶段,可见密生的鬃毛状突起物。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菌苔收缩干裂,可自叶面剥离。小枝上菌苔形态相同。有的煤污病的菌苔,初在叶正面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互相汇合覆盖整个叶面。
发病规律:煤炱菌以昆虫排出的蜜露为主要营养来源,有时也利用寄主叶片本身的渗出物,在油茶枝叶表面营腐生生活。营养体和繁殖体均能越冬或越夏。油茶煤污病发病盛期在4-9月,病害流行与同翅目昆虫的活动和虫口密度密切相关。在丽水,诱发油茶煤污病的昆虫主要是刺绵蚧和油茶黑胶粉虱等害虫。它们除为煤炱菌提供营养外,也是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防治方法:①营林防治技术: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清除杂草灌木,修剪过密枝和病虫枝,使林内通风透光,促使林木生长健壮,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又形成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②化学防治:油茶煤污病主要随虫害猖獗而流行,防病的关键在治虫。首先防治蚜虫、介壳虫。当发现这类虫害时,用50%马拉松1000倍液,25%亚胺硫磷2000倍液,50%三硫磷1500~2000倍液,蚍虫啉400-600倍液喷洒,用石硫合剂喷施夏季0.5-1波美度、冬季2;3波美度。或用40%乐果乳剂加水1倍或2倍,涂刷于油茶树干基部,刷成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