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与妻书》教案汇编
《与妻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二)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三)沉潜涵泳,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初步疏通文意。 (2)读顺文,并圈出感情真挚、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朗读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ldquo;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rdquo;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mdash;mdash;《与妻书》。 3文学常识 林觉民(1887mdash;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ldquo;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rdquo;的思想。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起义响应。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到福州,召集在福州的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在福州西郊西禅寺制造炸药。为了避开清政府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形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妹妹方声璧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那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起义。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点了一把火,在退出东门时,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遭遇,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在清朝官吏审讯时,林觉民康慨陈词,纵论世界大势和献身革命的道理,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ldquo;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rdquo;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4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ldquo;中国同盟会rdquo;,提出了ldquo;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rdquo;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 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 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人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ldquo;黄花岗起义rdquo;。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