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docxVIP

文言文翻译——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 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 于经传皆习通 之。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 居布水谷, 乃著《孝经章句》,校定 《易》、《书》、《诗》、《春 秋》、《仪礼》及大、小《戴记》 。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 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左丞 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 既入朝,荐澄有道,摧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 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 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 《藏经》。帝在上都, 使左丞速诏澄为序, 澄曰:“撰为文辞, 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 ”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 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 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 乃作十三室。 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 议曰:“世祖混一天下, 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 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 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 ! ”有司 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等舟去。 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 《春秋》 《礼记》,各有纂言, 尽破传注穿凿, 以发其蕴。 条归纪叙, 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 之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 ( 摘编自 《元史 吴澄传》 ) 参考译文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他的高祖吴晔,开始 居住在咸口里。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 常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 至元十三年 (1276) ,人民刚归附蒙古, 各处盗贼兴起。 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 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 《孝经章句》,并校定了 《易经》、 《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 、《小戴 礼记》。元贞初年 (1295) ,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 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大概有 数千言。左承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 亲自 ( 为他 ) 操持饮食, : “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 (1308) ,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丛。 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 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吴澄根 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无论 寒暑都不改变。 英宗即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于写书法的人,用黄金 粉书写佛教《藏经》 。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传诏令吴澄作 序。吴澄说 : “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 回京再上奏此事。”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泰定元 年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 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 堂异室之制, 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 ( 但是 ) 没来得及迁祀, 而国家出现大变 ( 指皇帝驾崩 ) ,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 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提议说 : “世祖 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 庙都各自为宫,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 在的中书省的六部。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 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 ! ”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 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 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 吴澄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 直到生命将尽, 仍不 搁笔。他对于《易经》 、《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撰 述, ( 而且 ) 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 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 一家之言。 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矩夫为之题 名为“草庐” ,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 。天历四 年吴澄就病逝了,享年 85 岁。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