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二 食叶、花类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往期回顾;一、概况;;任务一 主要鳞翅目害虫的识别和防治;潜叶为害症状; 1. 形态特征;卵:扁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孵化前变为黑褐色。
幼虫:细纺锤形,体稍扁。头部棕褐色,口器淡褐色。1-3龄乳白色,4-5龄腹中部淡褐色,其余乳白色。胸足3对,腹足3对,臀足1对。;2. 生活习性;趋光性弱;产卵于金银花嫩叶背面;从叶下表皮潜入为害,刚开始叶正面外观正常,随着虫龄增加,叶正面叶肉组织被破坏,下表皮失水皱缩,使叶片向背部弯折,内有黑色虫粪,叶正面为害部有黑色斑;在虫斑内化蛹。;3. 防治措施;二、木橑尺蛾;;1. 形态特征;幼虫:体色不一,通常幼虫体色与寄主颜色相近;靠身体的弯曲和伸直运动,身体弯曲成桥状;体表散生灰白色斑点;头部泡沫状突起,头顶中央具“∧”行凹陷,头顶两侧峰状突起。
;2. 生活习性;幼虫孵化后迅速分散,爬行迅速;初孵幼虫在叶尖取食叶肉,留下网状叶脉;2龄后行动迟缓,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常攀援在两叶或两枝条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小枯枝,不易觉察。常在土壤松软、阴暗潮湿地化蛹越冬。;;3.防治措施;三、大蓑蛾;;1.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淡黄或乳白,产在护囊内。
蛹:雌蛹较雄蛹长。雌蛹纺锤形,似围蛹,尾端具3根小刺;雄蛹长椭圆形,被蛹,每节后端有1列小刺突。
护囊:幼虫负囊而行,为害叶片。护囊由碎叶片和零散枝梗组成。雌囊大,饱满;雄囊小,廋削。
;2.生活习性;大蓑蛾在干旱年份易成灾,6~8月降水500mm以上时,影响幼虫生长,不易成灾。;3.防治措施;四、刺蛾类;1.形态特征;扁刺蛾;褐边绿刺蛾;2.生活习性;扁刺蛾:
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cm土层内结茧越冬。
4月中旬 化蛹
5月中旬 成虫羽化、产卵
6月中旬~7月中旬 幼虫发生期
8月~翌年4月 幼虫发生期
初孵幼虫不取食,蜕第1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剩一层表皮。
幼虫共8龄,昼夜进食,老熟幼虫下树结茧位置与土质有关,土质好,结茧深且近。;褐边绿刺蛾:
??方1年1代,南方1年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下表土层或枝干上结茧越冬。
4月~5月 化蛹
6月 成虫羽化、产卵
6~7月 第一代幼虫发生
8~9月 第二代幼虫发生
10月上旬 结茧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较强趋光性。产卵于叶背,数十粒排列成块,呈鱼鳞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散为害。;3.防治措施;五、蝶类;;;(1)形态特征;(2)生活习性;幼虫多在清晨孵化,先取食卵壳,在取食叶肉,仅留表皮。1~2龄有吐丝下坠习性,4~5龄进入暴食期,达总数80%以上。假死性。
菜粉蝶天敌很多:卵寄生天敌有广赤眼蜂;幼虫寄生天敌有黄绒茧蜂,捕食天敌有胡蜂等;蛹寄生天敌有粉蝶金小蜂和广大腿蜂。还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
;2.凤蝶
属鳞翅目 凤蝶科。主要包括柑橘凤蝶和茴香凤蝶。
柑橘凤蝶可为害吴茱萸、佛手、枳壳、花椒等芸香科药用植物;茴香凤蝶可为害柴胡、当归、防风、茴香、白芷等伞形科药用植物。
凤蝶以幼虫取食幼芽和嫩叶,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幼枝上叶片都被吃光。
;(1)形态特征;茴香凤蝶:;(2)生活习性;茴香凤蝶:
1年发生2代,以蛹在灌木丛越冬。
4~5月 羽化
5~6月 第一代幼虫发生
6~7月 第一代成虫羽化
7~8月 第二代幼虫发生
幼虫为害期发生在5~8月。白天静伏于叶背及茎上,夜间取食嫩叶。
蛹的着生方式与柑橘凤蝶相似。
;3.蝶类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应用植物源杀虫剂,如2.5%鱼藤酮乳油、0.65%茼蒿素水剂按推荐浓度使用;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5%定虫隆乳油,但作用缓慢,需提前使用;应用化学农药,如50%辛硫磷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六、棉铃虫;1.形态特征;;;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40~50mm,头部黄褐色,体色多变,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多呈白色,体表密布灰褐色小刺,刚毛长而尖,底座毛片大。
蛹:纺锤形,第5~7腹节前缘密布比体色略深的环状刻点,尾端有臀刺2根。;2.生活习性;幼虫一般6龄。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爬至顶芽嫩梢或附近的嫩叶或嫩蕾上啮食。4龄后食量大增。被害果常留较大蛀孔,导致杂菌入侵而腐烂。
3龄以上有互相残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澳大利亚为子女提供的在职证明范本澳大利亚签证在职证明.pdf VIP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研究.pdf VIP
- 2014年北京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pdf VIP
- 设备安全管理反思报告.docx VIP
- GBT 43871.1-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 VIP
- 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我国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现状分析.pdf VIP
-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pdf VIP
- 韩国鸡笼山公园东鹤寺建筑空间分析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