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病虫防治及饲养管理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蜈蚣病虫防治及饲养管理技术 寄生线虫病 常常寄生于蜈蚣体内的线虫又叫铁丝虫, 这种病主要来源于带虫的饵料动物。 该虫寄生于蜈 蚣的消化道内, 甚至穿过肠壁, 在肠外盘曲如铁丝状,因此而得名。该虫在蜈蚣体内吸食蜈 蚣体液,造成蜈蚣大量营养物质损失,因而阻碍了蜈蚣的正常生长,造成蜈蚣体重瘦小。 尽管该病不会呈暴发性发生, 不会对蜈蚣养殖造成大面积危害, 但随着人们对动物药品 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病可能会成为影响蜈蚣商品质量的因素。 防治该病主要是减少或不喂蝗虫、蚱蜢等昆虫之类饲料,而改蚯蚓、蝌蚪等多汁饵料, 保持饮水不被虫污染。 频繁发现蜈蚣群中有铁丝虫寄生病时,可用 0.1 克驱虫净粉碎后拌入 5 克全脂奶粉中 , 共同溶解于 100 毫升热水 , 用海绵吸取后供蜈蚣吸吮即可将该寄生虫驱除 . 蜈蚣粉螨病 1.发病原因 粉螨是一种体长不到 1 毫米的螨类动物, 当它寄生在蜈蚣体表时, 则引起蜈蚣粉螨病。 在夏 季高温天气里, 如果饲养室或饲养池湿度过大, 很容易造成粉螨在此安家落户, 大量繁殖后 代,此时,若有蜈蚣正在蜕皮或有仔蜈蚣存在,由于它们皮肤裸露,无保持,很容易造成粉 螨寄生。 粉螨寄生后, 一方面由于它们吸食蜈蚣体液, 消耗蜈蚣大量的营养物质使蜈蚣消瘦、 衰竭而死亡, 另一方面, 粉螨还产生毒素刺激蜈蚣, 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摄食饮水等生命活 动同时,由于粉螨咬破了蜈蚣的皮层,使蜈蚣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继发传染病。因此, 在粉 螨病发生时,如处理不及时,常常诱发其他疾病。 2.发病症状 被粉螨寄生的蜈蚣极度不安, 常常在活动场或饲料土上独自漫无目的地快速爬行, 有时 回头试图舔背部,即使不向前爬行时,有些附肢也有“刨、扒”的动作这种现象最先发生于 刚蜕皮的后的蜈蚣或当年出生的幼蜈蚣, 随病程发展, 其他蜈蚣也开始发病, 患病蜈蚣消瘦, 衰竭而死,有时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 悉心观察饲养土上能发现其中有螨形动物活动。 检查被感染蜈蚣的体表,也可以发现螨形动物活动,这即是粉螨。 3.防治 本病尚无很好的药物可以防治, 因为能杀死粉螨的药物, 往往对蜈蚣也有害, 只能从管 理上加以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搞好饲养舍的通风透光、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室内良好的饲养环境。 (2) 搞好饲养室内堆放家什杂物,工作服应经常性的浆洗耳恭听暴晒,必要时进行高温处理 以杀死其上可能附生的粉螨或螨卵。 (3) 发现有粉螨发生,应将全池蜈蚣悉数清理出来,清除原有饲养土,全池、全 舍喷洒除螨药物,如敌百虫、氯杀螨醇。并将饲养舍封闭一段时间再启用。 (4) 发病蜈蚣群清出后, 应将处于脱皮期的蜈蚣、 幼嫩蜈蚣及可疑蜈蚣与健康蜈蚣分开, 分别放入小面盆中, 间断性的放于太阳下暴晒, 以驱赶粉螨。 每次暴晒时间在 30 分钟左右, 每隔 30 分钟一次,暴晒后,快速将蜈蚣逐条捡入另一面盆中,原有盆消毒后使用放于紫外 灯下照射,似乎也有一定的效果。其做法与太阳下暴晒一样。 (5) 把一块带肉晒致半干的猪骨头, 白天放入饲养土上或活动场中, 每 2——3 小时清除 一次,有很好的诱杀效果,但此法不能用于未发病蜈蚣的预防,否则,有弄巧成拙的危险。 蜈蚣咽喉部溃疡病 该病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蜈蚣急性暴发性传染病 , 由广西农业大学的梁家权等专家首次 报道。 1. 发病原因 本病由一种名叫“铜绿色假单胞菌病菌”感染蜈蚣所致,本病多发于高温季节。 2.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口腔不能启闭, 口内流出分泌物粘液,病蜈蚣不能采食、吞咽,精神萎迷不 振,最后衰竭死亡。 3.防治 关于本病的防治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中, 但加强蜈蚣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不喂带 菌饵料动物,仍是预防本病的得力措施。 消化道炎症 发病原因 引起蜈蚣发生消化道炎症的原因可有如下几条: (1) 饲料腐烂变质 , 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 , 尤其在高温季节 , 由于蜈蚣 饲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动物 , 而且富含水份 , 多汁液 , 投喂前一般要处死 , 如处死后存放时 间过长 , 极易腐烂变质 , 蜈蚣摄食后 , 便会引起急性消化道炎症。 (2) 饵料动物身体带毒 , 一般情况下 , 蜈蚣的常规饵料动物自身不会产生对蜈蚣有毒的毒 性物质 , 饵料动物带毒主要是生长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 , 侵入饵料动物体表 , 而饵料动物对该 毒物不敏感或尚未侵入体内 , 因而尚未引起饵料动物的反应而使饲养者很难察觉 , 投喂后引 起蜈蚣急、慢性消化道炎症。 (3) 饵料投喂量掌握不好,偶尔投料过少,造成有些蜈蚣过度饥饿后,次日投喂量又猛 增,致使这些饥饿的蜈蚣摄食过多, 此时,若温度骤降, 则这些摄食过量的蜈蚣必然会消化 不良,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发酵而引起炎症。 发病症状及特点 受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