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104學年度第二學期 教學大綱
部別
■日間部 □進修推廣部 □進修學院/專校
學制
■四技 □二技 □二專
授課教師
劉柏宏
教師學歷
Oregon State University數學教育博士
教師經歷
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數學組教授
教師級職
教授
科目名稱(中)
藝術中的數學創意
必/選修
□必修 ■選修
科目名稱(英)
Mathematical Creativities in Arts
開課單位
□基礎通識教育中心 ■博雅通識教育中心
學分/學時數
2/2
優質課程類別
□一般課程、□智慧財產權、□內涵式服務學習課程、□性別平等、□綠色課程
■創新、創意課程、□工作(職場)倫理課程、□工具機技術研發
創新、創意課程定義:課程目標為「激發學生獨特的想像與創意思考,透過企劃與執行以創新模式解決實際問題。」
科目與通識核心能力關聯
□知識統整能力 % ■創意思維能力 40 % □溝通表達能力 %
■美感鑑賞能力 30 % ■邏輯推理能力 30 % □法治思辨能力 %
□博通宏觀能力 % □倫理關懷能力 %
(核心能力定義請參見附件一,請選擇2~3項相關程度較高之核心能力)
科目屬性
□核心課程 ■跨域性課程 □生活性課程
□學術性課程 □通論性課程 □經典性課程
(屬性定義請參見附件二,可複選)
教科書
無
參考書目
數學與蒙娜麗莎(時報出版社)、黃金比例:1.618…(遠流出版社)、平均律(藍鯨出版社)、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 (蔚龍出版社)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了解數學與藝術的會通和其兩者本質相同之處,以啟發學生能夠欣賞隱含於建築、繪畫和音樂等藝術中的數學創意,更進一步親身實踐藝術中的數學創意,讓其體會理性與感性知識的融通,和科學與藝術靈感碰撞的智慧火花。
評量方式
量化:
課程參與(含出席與討論):20%
數學與藝術行腳報告:10%
活動與演講反思報告(約10次):每次5%
期末數學創意藝術作品:20%
質化:
數學與藝術行腳報告:學生必須從生活週遭去觀察是否有任何蘊含數學意涵的藝術品,或發現某些數學定理與觀念中隱藏著藝術概念,將他們的發現整理成文字報告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活動與演講反思報告:課程中不時有影片欣賞、小組討論、課程論壇、校外參觀和專家演講。每次活動結束後,學生都須繳交300字左右之反思報告。
數學創意藝術作品:為驗收學習成果,學期末每位學生都必須創作一件數學藝術作品,可以是平面繪畫、立體雕塑,甚至是樂曲。為了完成作業,學生平時必須注意課程中所介紹的數學與藝術概念,以引發創意。
內容綱要
千百年來數學與藝術的發展一直形成一種有機的互動發展,相互回饋。本課程的設計邏輯順序即遵循歷史腳步,訴說數學如何提供音樂、建築、繪畫、雕塑等方面的創意。事實上古典藝術講究幾何與比例係根源於古希臘哲學思想,例如數學比例就是回應畢達哥拉斯學派「萬物皆數」(All is numbers)的主張,其中的「數」係指正整數和由正整數所成之比例數(rational numbers)而言。而幾何之美則可以參照於柏拉圖學院「不懂幾何者勿入此門」(Let no one ignorant of geometry enter here)的校訓。本課程前段即聚焦於古典藝術的幾何與比例之美。
課程中段探討文藝復興時期「數學再現」對藝術的影響。十四世紀開始許多古希臘文本在歐洲重現,讓世人得重新認識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此書不僅呈現嚴謹的邏輯論證,更提供許多幾何作圖的技法,在人文主義思潮推波助瀾之下,建築師、畫家和音樂家得以在古典藝術基礎上創作出更符合人性感官需求的作品。
課程後段則進入數學和藝術思想的「奔放期」。十九世紀開始,數學家開始不羈於具象世界,讓想像力飛揚,依據純邏輯思維創造出抽象數學,例如由解方程式所發展出的「群論」,和探討彎曲空間的「非歐幾何學」。約莫同一時期,藝術家也開始厭倦忠實呈現物理世界的傳統美學觀,轉而創作「得意忘形」的抽象藝術。這種思潮逐漸從平面繪畫滲透到立體建築,因此二十世紀後半葉開始出現大量強調抽象意念的曲面建築。從表面上看來或許僅是巧合,但從深層意識角度觀察,兩者實際上仍遵循古典時期數學與藝術有機互動的傳統。
教學方式
本課程在設計理念上試圖整合科學與藝術知識,融合理性與感性思維,讓學生透過跨領域學習,了解知識的融通之美。在策略上不完全注重課堂講授,反而藉由視聽教學、動手操作、專家演講與論壇、小組討論和校外參觀等多元方式,擴大學習場域。
此外,秉於教學與研究結合的理念,在課程當中也將觀測學生對於數學和藝術信念的發展與改變。學期初和學期末學生都將分別完成同一份問卷,之後將做分析比對,以檢驗課程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