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国寻找灵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向外国寻找灵感 ——论当代诗词题材与表现的拓宽—— 金 中 如果承认文艺作品应是社会生活全面切实的反映,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意:在当今这样一个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密切的时代,诗词作者有必要将视野拓宽至外国。 当代诗词目前这方面的尝试,主要集中在对域外风光名胜的描写和国际时事的吟咏上。诗词作者或通过亲身游历,或通过电视新闻报导获悉其内容。可以说都表现的是现代的外国题材。 其实,对于从外国获取创作灵感并不止于这些。首先,在题材上可以关于外国过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歌咏;其次,在表现上可以吸收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本文拟就之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论述。这是因为关于这些方面的开拓似乎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可以引用的作品较少。以自己的诗作为例说明,虽然其本身成功与否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至少我可以非常明确地“招供”出这些灵感的具体出处,以及作品产生的步骤。 首先是以外国的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的尝试。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即位后终身未嫁,在位四十五年间使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强国,可谓一代明主。据说其临终之际呻吟着从前所恋男友的名字。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诗意,作了这首《咏伊丽莎白一世》: 果断拼将处女身,枭雄一代壮英伦。 可怜粉帐弥留际,频唤当年旧恋人。 德国诗人海涅晚年在法国身患绝症穷困潦倒,由无神论者转向为天主教徒。这首《咏海涅》对此进行了咏叹。 青春寰宇耀光芒,文笔才情柔复刚。 漫谱蔷薇百合颂,高呼革命自由章。 梦飞汉堡摇篮地,病卧巴黎墓穴床。 无奈皈依天主去,诗人老境太凄凉。 《圣经》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基础,可以说其中蕴含了取之无尽的艺术宝藏。 他乡奴役终年苦,犹太谁人主?归途千险赖英雄,早在神明当日预言中。 茫茫红海飞惊浪,此景心头上:春风吹过约旦河,耶路撒冷圣殿祷还歌。 这首《虞美人·咏摩西》取材于旧约《出埃及记》所述摩西带领众犹太人离开埃及返回迦南的故事。 《咏海涅》中“百合”的“合”字根据其现代普通话第二声发音作为平声字使用。“汉堡”“巴黎”两个外来语地名符合格律。《虞美人·咏摩西》中“约旦”的“旦”字、“耶路撒冷”的“撒冷”二字当平而仄。笔者另有《试论外来语的入诗问题》一文,要旨是:外来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运用在诗词中能为作品增色,处理巧妙能完全符合格律。不过有时也实在难免会有出格情况,对此似应允许一定通融。 隐隐苍凉赞美诗,教堂尖塔暮钟迟。 残霞天际鲜如血,还似耶稣受难时。 这首《梦幻》完全是我脑海中的想象,以耶稣受难为背景。 我从旧约《创世记》所述上帝耶和华趁亚当熟睡之机取其肋骨造夏娃的情节中产生灵感,得了“梦里居然余肋骨,化兹俏丽眼中人”之句,结合伊甸园的故事,构成了这首《前缘》: 凝情相注触前尘,厮守原初忆尚真: 顶礼耶和神帝相,流连伊甸果园春。 采他青翠宽柔叶,遮你白皙赤裸身…… 梦里居然余肋骨,化兹俏丽眼中人! 一般来说灵感的产生、文学作品的出现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实本身。如以上所引诗例的创作源泉,均为外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或传说。还有一种是来自其它文学作品的影响。文学是一种继承性很强的文化现象,任何诗人作家都不可能不意识到前人的作品。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过这不是抄袭,而是一种再创作。想一想从《诗经》《楚辞》至汉魏六朝诗再到唐诗宋词的发展,其中多少字句和意象等都是继承了前代。外国文学作品中相互影响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中国新诗的产生及发展,外国诗歌起到了巨大作用,如郭沫若之于惠特曼、冰心之于泰戈尔等。 中国的传统诗词由于自身积淀深厚,在世界诗歌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基本上只是在其内部进行了传承与发展。一千年来传统的、封建的抒情方式及表现手法已走到尽头,现已不能全面切实地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极有必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到目前为止,当代诗词创作还基本限于仅把一些外国的新词新事写进而已,尚未达到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程度。如果我们承认外国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国粹”传统诗词,也绝不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有必要向外国文学开放,吸收其养分。 外国文学往往是了解外国历史和文化风情的重要窗口。 冬天!……农夫兴高采烈地 乘着雪橇初试刚积雪的道路, 他的马儿一边嗅着雪, 一边欢快地跑着碎步。 全速前进的篷橇飞驰着, 把一片松软的积雪犁开, 车夫坐在雪橇的驭座上, 穿着皮袄,扎着红腰带。(《叶普盖尼·奥涅金》冯春译) 普希金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特有的冬季风情。出于对之的憧憬, 我作了这首《读普希金》: 蜗庐闲诵希金诗,盛夏汗流如雨时。 安得身乘雪橇马,奔驰旷野俄罗斯! 下面这首《巴比伦河边犹太人歌》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