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知识系统表解
?
?
分系统
?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图解5-1-1生态系统的类型:
?
?
生态系统的成分:
?
比较项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作用
?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利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对于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防止遗体和动物排遗物的堆积而使生态系统崩溃
种类
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主要是绿色植物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等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代谢类型
?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关系
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参见教材图5-2
?
教材图5-3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项目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
结构模式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营养环节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举 例
植物───→昆虫────→青蛙────→蛇─────→鹰
食物网
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结构。
特点
1.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2.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举例
教材图5-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
图解5-2-1
图解5-2-1
?
目的要求
1.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它的组成成分。
2.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并作出评价。
3.对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提出能量流动方面的改进建议。
活动建议
调查方式
农村同学:进行实地调查
城市同学:询问亲友、电话访谈、搜集资料、走访农业部门等方式
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
生产者
主体:水稻
其他:杂草、浮游植物等
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有益: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鱼等
有害:植食性昆虫、鸟类
次级消费者
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
分解者
多种微生物
相应措施
1.从农分上看,应采取的措施:
(1)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农民采取喷洒农药、坚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田螺、植食性昆虫等动物的危害。
(3)对于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的次级消费者,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2.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主要通过合理密植
3.秸秆处理方式:传统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提出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如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料,还可用来生产沼气。
改进建议
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沼气池,实现的多级利用。
撰写调
查报告
整理调查结果,尽可能详尽地画出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写一篇有关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交流
就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农民进行交流。农民对你们的建议持什么态度?如果实施你们的建议,他们有什么困难?
根据和农民交流的情况,对调查报告作进一步修改。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表5-3-1【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案例1
提出问题
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吗?
作出假设
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腐烂。
设计实验方案
1.取带有落叶的土壤,平分为两组,编号为甲(实验组)、乙(对照组)
2.甲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3.把落叶分成两等份,编号为甲和乙,装入网袋,分别埋在甲、乙土壤,中深约5cm。
4.几周后挖出观察分别埋在甲、乙土壤中甲和乙叶片的腐烂情况。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让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自变量外的条件保持一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所作的假设?
实验结论是
表达和
交流
完成实验报告,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听取其他同学的质疑,对本小组的实验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有必要,应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案例2
详见教材中的内容
?
图解5-3-1
?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表5-5-1【制作】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目的要求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实验材料
见教材相关内容
方法步骤
制生态缸框架
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
铺土
在生态缸底部铺垫花土和沙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