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0年网络技术发展历程
40 Years of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何宝宏/HE Baohong1
于群/YU Qun2
(1.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北京 10019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管中心,北京 100140)
(1. The Internet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of MIIT, Beijing 100191, China; 2. The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140, China)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68 (2010) S0-0000-00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008AA01A301)
摘要:
网络信息产业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的发展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数,世界各国纷纷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刺激计划之中。文章将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准备、竞争、融合和转折4个时期,分别分析、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经验教训。文章指出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结合是未来网络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新一轮产业革命即将到来。
关键词:
网络技术;数据通信;X.25 OSI/RM IP;互联网;万维网
Abstract:
As one of the next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the abilit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economie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now incorporating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to their economic stimulus plans.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history of network technologies into four phases: preparation, competition, convergence, and transi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experiences of each phase. It also suggests that integration with other industries is a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at a new industry revolution is fast approaching.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data communication; X.25, OSI/RM IP; Internet; world wide web
“网络技术”又称 “计算机通信”或“数据通信”,主要研究的是安全、可靠和高效地传递计算机或其它设备产生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传统电信中的“话音信号”和传统广播电视中的“视频信号”而言。因为在网络技术诞生前,话音和视频都是模拟信号,数据信号多为计算机产生的数字化信号,并且呈现出与话音和视频信号诸多不同的传输特点。
古代数据通信主要以声光为载体,例如旗语和击鼓等,只能在可视或可听的短距离内传输,可靠性差、速度慢、保密性低。由于缺乏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信令平面”,可以传递的信息只能事先约定好并且无法实时协商,导致可传递的信息量很少。当然,中国古代的烽火通信系统相当发达,已经具备了现代数据通信中“中继”的概念,可以将少量军情信息快速“中继”到首都甚至全国各地。但因仍没有“信令平面”,“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才得以上演成一场历史“悲剧”。
当电替代声光作为信息载体之后,远距离和大数据量的快速信息传递才得以实现。首先是可传送少量文字信息的电报网的出现。19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并且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这是促进电报产生的社会基础。1838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发明了莫尔斯电码,以点和划形式传递离散的文本信息,被认为是现代数据通信的原型,开启了电子通信时代的新纪元。电报网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可传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