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 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等。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第五节 低温热液矿床 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长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矿石结构一般具细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等。 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来源比较复杂,不完全是与岩浆活动有关。近年来对碳、氢、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携带成矿物质的热液主要来自循环的大气水热液。 第五节 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包括 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似层状汞、锑矿床。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最早由林格伦(1933)提出,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 ℃的一类矿床。 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中称其为火山岩型或火山热液型金矿,但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 后来国际上把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称为热泉型金矿,这种叫法一度很流行,目前虽然仍有人使用,但已经不很普遍。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现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 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该类矿床工业意义很大,包含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型金银矿床,并伴生有较多的铜、铅、锌等金属。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Heald等(1987)划分出了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2种类型,在国内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Hendenquist(1994)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2个亚类: 高硫化型(high 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 Heald等(1987)划分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 低硫化型(low 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上述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 1.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环境 主要形成于板块俯冲带上盘的大陆弧或岛弧及弧后的拉张动力学环境下。 世界上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集中产在3个巨型成矿域: ①环太平洋成矿域;大型和超大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 ③古亚洲成矿域 2. 构造条件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一系列火山环境中,金矿床与火山口或破火山口构造关系密切,只有少数矿床中没有火山岩出露。 矿床的产出位置受区域性深大断裂的控制,很多情况下,区域性深大断裂与破火山口的环状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控矿部位,但金矿床往往并不直接产于深大断裂中。 断裂构造和热液角砾岩筒构造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两种重要容矿构造形式。大多数控矿断层为正断层,不同规模的断层控制了矿体的产出。 LS 2. 构造条件 浸染状矿化主要产于孔隙度很高或破裂密集发育的部位,层面构造及节理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 矿床的多数富矿体产于断层转折部位的局部扩张带中。 不整合面对金矿床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如日本菱刈金矿床矿体1/3的矿石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上的火山岩中,2/3的矿石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下的白垩系沉积岩基底中。 3. 岩浆岩条件 在大多数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区,见不到深部侵入体与金矿成矿作用的直接联系。 有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下面存在侵入体,如 科罗拉多的Creede矿床 西班牙的Rodalquilar金矿床。 现代地热体系在3km左右深部还见不到侵入体,深部侵入体可能至少在5km左右。 3. 岩浆岩条件 低硫化型矿床可能形成于与现代地热体系相似的环境,与岩浆侵入体没有直接的联系。 高硫化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深部侵入体的关系密切,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侵入体侵位较浅,有些高硫化型矿床的围岩就是次火山岩,且与深部侵入体直接相连。 4. 地层条件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围岩主要为陆相火山岩。大部分矿床产于火山活动中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