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场细分下的“儿童专用”食品
儿童调味品(酱油、味精)、儿童面条、奶粉伴侣、儿童饼干……随着市场的细化和多元化,所谓儿童专用食品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事实上,花费在“儿童专用”上的费用远远高于普通成人食品。表面看来,“安心”和“营养”似乎是最大的卖点,但是,为了这些卖点而多出来的花费真的值得吗?据悉,目前国家食品标准中,并没有儿童食品一项,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儿童专用”,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不过是部分产品的宣传策略,面对众多的儿童专用食品,消费者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广告效果。1
“儿童专用”食品价格更高 元旦假期,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大超市,了解“儿童专用”食品的销售情况,发现只要贴上“儿童专用”标签,价格明显高出一筹,但不少父母仍愿意埋单。如一款“儿童专用”酱油,醒目标注着“不含防腐剂、低盐、口味清淡”等字样,一瓶150ml的酱油动辄近20元,而瓶装500ml的普通酱油,价格只要3——15元。再如一袋70g“儿童专用”榨菜,外包装和普通榨菜差不多,成分含榨菜、辣椒、食用盐、香辛料和各类食品添加剂,售价3元,而普通榨菜每包最贵才2元。
尽管“儿童专用”食品价格不菲,但购买的市民仍络绎不绝。在保百超市的挂面专区,林女士正为孩子选购挂面,拿着一包包高钙面、胡萝卜面、小米面、菠菜面等比对成分,笑言挑花了眼:“孩子5岁了,我都会给他选用‘儿童专用’食品,虽然贵些,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多花点钱没关系。”她认为打上“儿童专用”标签的产品,应该比一般产品有保障。 对于儿童专用食品高昂的售价,不少年轻的父母却认为是“物有所值”。“只要对孩子身体有益,多花点钱也没关系。”有消费者认为,儿童食品是给孩子“量身定做”的,即便价格较高,只要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价格高也值得。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质疑这些“儿童专用”食品的成分和功能。周先生就称,“我妻子常给孩子买这类食品,但我总觉得没什么区别。比如儿童肉松,含猪肉、白砂糖、食用盐、味精、添加剂等,仅从成分看,和普通肉松没啥区别。” 采访调查中,记者也咨询了几位超市食品区的导购员,他们都表示“儿童专用”食品卖得很好,且回头客很多。问这类食品究竟好在哪里,他们都不大清楚。
2
内附玩具家长表示担忧 记者在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里发现,不少儿童食品包装中夹杂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玩具:飞机、汽车、照相机、手机模型、各种卡通形象等等。商家就是抓住孩子们喜新、好奇、爱玩的心理,在销售儿童食品和用品时,投其所好地把塑料拼图、玩具、卡通人物等当作赠品,装在包装袋里,孩子竞相购买,目的不是为了吃里面的食品,而是看中了花里胡哨的包装。记者就看到一个孩子一下买了许多小食品,拆开包装后,迫不及待地取出袋里装的小玩具往兜里一塞,然后把剩下的统统扔进了垃圾箱……
“食品和玩具的卫生要求大不一样,两种卫生要求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一位学生家长担心地表示。但是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当记者问道是否知道儿童食品袋中放置玩具和卡片可能带来的危险时,一些家长比较茫然。家长吴女士想法很有普遍性:“小孩子喜欢吃这些东西,就给他买,我们也不太注意安全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许多老师和家长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孩子们买食品、用品是为了赠品玩具、幸运卡,这种本末倒置的消费方式长久发展下去,势必影响他们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食品的卫生状况也不能让人放心。用这种方法去引导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分散儿童学习注意力,形成攀比心理。其危害性不可小视,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了解,早在2000年,卫生部就曾经发过《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物的通知》,要求定型包装的食品中,不得放置任何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非食用物品,除非该物品有独立的包装,且其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材料有关标准要求,与食品不直接接触。但是工商部门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这些小食品根本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并且许多甚至是“三无”产品。这些食品与玩具大多不是同一生产线或同一厂家生产的,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病菌容易带入袋中,污染食品。另外,这些玩具多由塑料或卡片制成,长期与食物混杂,极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在安全隐患方面,由于玩具大多细小,不小心就会被儿童误当作食品吃下去,造成机械性损伤等严重后果,非常危险。
3
送玩具 儿童乳制品添加物五花八门 相比“儿童挂面”、“儿童酱油”等产品,近几年来兴起的儿童牛奶似乎更专业。记者日前走访市场发现,多家乳业巨头均推出儿童系列产品,大多“看齐”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DHA、益生元、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但价格也颇为“辣手”。
在一家超市大卖场,记者看到,酸奶、奶酪和常温奶产品中均有儿童系列。一款针对儿童的乳酪包装上有多种卡通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