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展示.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风家训展示 家训定义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家训史先秦时期,是中国家训的“起始期”。周公首开中国家训先河,他的《诫伯禽书》就是先秦家训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熟知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赞的是周公勤勉谦恭、求贤若渴的品格,说的却是周公训诫其子伯禽的事。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家训的“发展期”。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完善,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逐步形成,传统家训开始形成体系。隋唐和宋元时期,是中国家训的“繁荣期”。这一时期,家训在进一步成熟的过程中走向繁荣。韦世康家训、唐太宗的《帝范》与《诫皇族》、欧阳修的《诲学说》与《与十二侄》、包拯家训、朱熹的《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等,百花齐放,各有特色,蔚成了中国家训的壮观景象。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更浓盛,家训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内容也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更为扩大。中国家训的发展历史由此达到顶峰。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家训形式(1)专著类。即以专书形式出现的家训著作。著述者主要通过引用儒家经典,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子孙后代进行教育。其作品数量最多,名称也多样。如《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双节常庸训》《聪明斋语》以及《孝友堂家训》等。 ( 2)家规条款类。这类家训著作大多没有理论上的论证,多是直接定出家规条款让后世家人共同遵守。其典型的作品如《郑氏规范》《孝友堂家规》《谏承家仪》《万福堂家规》等。 (3)家书类。此类著作多是长辈通过家书的形式对子孙后辈进行某方面或多方面的相关教育。其特点是词意恳切、自然,多肺腑之言而感人至深。比较有名的有《十六通家书》《纪晓岗家书》《曾国藩家书》 (4)散文类。这是以单篇的形式呈现的一类家训著作。多以叙述家主或祖先的经历,以使后世子孙感悟人生的艰难,启发后世子孙学会为人处世、居家治生。典型的如《枕中篇》《庭诰文》《家诫》的《杨忠愍公遗笔》《复堂谕子书》等。(5)诗歌格言类。这类著作多以诗歌格言、警句、随笔等形式出现,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具体如《诫子诗》《诫子孙诗》《责子诗》《诫子诗》《忮求诗》《金氏家训》《古格言》《格言联壁》《居家格言》《十六字格言》《治家良言汇编》《座佑铭类编》《西畴老人常言》《省心录》《慎言集训》等。而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家训家风历史小天地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2、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3 、丰子恺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4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5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6 、曾国藩:勤、孝、俭、仁、恒、谦家风家训的影响家风家训影响的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价值判断,是从根源和本质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