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在课堂中自然生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让探究在课堂中自然生成 【摘要】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在常态课中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思维经历适时、自然地引导探究。 【关键词】常态课 探究 自然生成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 它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它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可以在常态课中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思维经历适时、自然地引导探究。 关注一致的错,自然引导探究 数学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的不同,解题中常会出现错误属正常现象,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出来的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巩固训练等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重视错误资源,变废为宝。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一票否决。学生虽然把题解错了,但有可能方法对的,计算错了;虽然可能连方法也不对,但至少学生自己思考了,“错误”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下次做题时重蹈覆辙。要想让学生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起找“错误”根源,弄清学生的解题思维,分析错误原因,共同探究正确结果。 案例1 在 “直线中的对称问题”的教学中我首先解决“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对称的直线也由特殊到一般,由学生熟知的到陌生的。由此课前预设以下问题(1)求点关于轴的对称点;?(2)求点关于轴的对称点;?(3)求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4)求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5)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6)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7)求点M(-1, 0)关于直线对称点。课上检查时发现(1)~(4)绝大多数是对的,(5)(6)对的也较多,(7)有几个正确答案,同时出现了好几个“一致的错”的答案(1,1)。课堂上以(7)为例分析解答。思路1:设对称点 ,则由图可知直线垂直直线,两直线斜率乘积为,且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因此得出方程组解出结果。思路2: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的,由条件可知点M(-1, 0) 和对称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可以得出一个等量关系,还有一个等量关系也是斜率乘积为,由此得出两个方程,解出两解和(-1, 0),舍去(-1, 0)。思路3:先求出过已知点且与对称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方程,并求出与对称直线的交点,再利用中点公式求的坐标。由此师生一起归纳出“求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其中思路1具有“普适性”。此时,虽然已经解决了如何求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坐标,可是答案(1,1)是怎么得来的,难道是简单的算错?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于是让一位得出此答案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先从中解出,把M的纵坐标代入右边的,再从中解出,得M的横坐标1,得到M(1,1),其实(5)(6)我也是用这个方法做的,答案却是对的”。“是啊,我也是用这个方法做的。”下面的几位学生有同感。这真是不一般的想法,学生的奇思妙想却道出了一种 “特殊方法”。这种想法正好可以探究给出“什么样的特殊直线”求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能用这种“特殊方法”来做。“请大家一起考虑问题出在哪里”,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此时所有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想探个究竟。这时教师给出提示:我们是否可以先解决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学生领悟:先求点P(m,n)关于直线的对称点Q。教师提醒:请大家用最优方法来求出点Q的坐标。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解出对称点Q,显然由此式得出,当时,Q,时Q与用“特殊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当时,求对称点只能用“一般方法”。学生恍然大悟。从这个探究结果可以发现:给出斜率为的直线,确实可以用“特殊方法”来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此方法也为解题节约不少时间。可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做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特别是对这种“一致的错”,教师要及时关注,利用好错误资源,把学生的这种创新和尝试加以正确引导,更深层次地探究出一类问题中隐含的规律。这样的自然探究更能深入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挥去学生思维上的“阴霾”,快乐获得正确思想。 追求对中求快,自然引导探究 在时间限制的高考面前,学生只有“对”才能得分,只有“快”才能抢时间。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解题时力求“对而快,快而对”,这是我们的最大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致力于“优化算理算法”,我们追求“会算,会少算,会巧算,会简算,会估算,也会不算”。会算的尽量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