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 细胞培养是指离体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分裂、生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出现分化,不再形成组织。 组织培养是指取自动物体的某种组织,在体外培养时细胞一直保持原来已分化的特性,该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持续不发生明显变化。 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有机体得到的组织或将其分散成细胞后开始的培养。 传代培养或再培养是转移一部分初代培养物到新鲜培养基中的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培养区别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且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附着在固体或半固体的表面才能生长; 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辅酶、核酸、嘌呤、嘧啶、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其中很多成分系用血清、胚胎浸出液等提供,在很多情况下还需加入10%的胎牛或新生牛血清。 动物细胞对环境敏感,包括pH、溶氧、温度、剪切应力都比微生物有更严的要求,一般须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动物细胞生长缓慢,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不仅需要严格的防污染措施,同时还要用空气、氧、二氧化碳和氮的混合气体进行供氧和调节pH。 注意界定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细胞株和细胞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 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的问题 细胞密度低,细胞生产率低,产物浓度也很低。 细胞群体在大规模、长时间培养过程中分泌产物能力的丢失或产物活性的降低依然是细胞培养领域深感棘手的问题。 动物细胞培养基,培养设备以及培养用微载体颇为昂贵,限制了细胞培养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的开展。 动物细胞培养发展的方向 总方向:大型化、自动化、精巧化、低成本、高细胞密度、高目的产品产量。 开发能高密度生长、能分泌大量目标产品的细胞系。 开发细胞生长性能优良、解离细胞容易,并能重复使用的新型廉价微载体。 研制更大规模的高无菌条件的生物反应器和剪切力小、混合性能良好的新型搅拌系统。 传感器、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开发新型无血清培养基 专题介绍 1、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2、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地位 3、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地位 动物细胞技术(animal cell technology) ,有时也称细胞工程(cytotechnology) ,是生物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来生产生物产品,或者作为发现和测试新药的工具。 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制药的研究和生产中。它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实验动物,为生产疫苗、细胞因子乃至人造组织等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 动物细胞技术的历史 疫苗--动物细胞技术的开始 在疫苗产业早期,往往利用动物来生产疫苗。家兔人工感染狂犬病毒生产狂犬疫苗,用奶牛来生产天花疫苗。 在1920 年至1950 年,已经开发了多种病毒或细菌疫苗,如伤寒疫苗、肺结核疫苗、破伤风疫苗、霍乱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疫苗和黄热病疫苗等。 在1950 年左右,在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待细胞长到一定密度后,接种病毒,病毒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复制,从而生产大量的病毒,这一突破是动物细胞技术或细胞工程的真正开始。 用动物细胞技术生产的疫苗挽救了几百万人和动物的生命。1950 年至1985 年期间,细胞工程及其他技术的进步,生产了多种人用疫苗来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乙肝和带状疱疹等,并用于生产多种兽用疫苗。 在动物细胞技术早期,一般培养原代细胞,但由于原代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一般只能通过简单增加动物的数量来增加产量。 使用具有无限增殖潜力的细胞系,则使疫苗生产得到飞跃,大大降低实验动物的用量. 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所用的细胞性质均一,经过严格的安全检验,克服了动物个体间的差异产生的疫苗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并且大大降低了来自动物的病原体传染给使用者的可能性。因此,用动物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疫苗可以保证质量。 类似的细胞培养技术可生产酶、细胞因子、抗体等生物制品,而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可分泌目标蛋白的细胞系。 但是,在基因工程技术出现之前,细胞表达蛋白的水平很低,因而用这种工艺生产蛋白制品产量低、成本高,因此早期的动物细胞技术只用于疫苗及少量的干扰素和尿激酶的生产。 新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促进了动物细胞技术的应用 1970 年代的两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基因重组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大大促进了动物细胞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在生产疫苗,尤其在生产天然的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生物制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治疗心肌梗塞的t-PA ,治疗囊性纤维化的DNases ,治疗贫血的EPO ,治疗血友病的凝血因子VIII 和IX,治疗癌症和病毒性疾病如乙肝的干扰素,以及治疗身材矮小的人生长激素。 动物细胞技术还用于生产许多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用于生化检测的单抗有几千种,而单抗用于人体疾病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