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指头季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 再生稻作为一种轻型栽培方式,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米质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再生稻适宜在我国南方单季稻区种一季光温资源有余而种双季光温资源不足的稻田种植; 再生稻有利于增加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农忙与减轻劳作强度,是实现灾年减灾的有效措施。再生季稻米品质比头季稻米优良。 1 中国再生稻生产概况 我国再生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再生稻的记载,特别是灾年,往往作为救灾的一项补充措施。 20世纪70年代,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和杂交水稻的问世,再生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日益活跃。1997年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30多万亩,再生季平均亩产136Kg。 我国南方有5000万亩单季稻田适宜种植再生稻,如能达到福建省尤溪县的产量水平,每年可增产稻谷200亿Kg。 发展再生稻是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再生稻头季 再生稻再生季 Ⅱ优明86 2001年,农户詹新章种植1.02亩汕优明86,再生季产量581.1kg/亩,创再生季单产新纪录。 2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1)筛选强再生力水稻品种 选用具有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的水稻品种(组合)。 (2)提早播种,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 为有效分蘖提供充裕的时间打好营养生长的基础。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比单季稻传统播期提早15~30d; (3)培育壮秧,适当密植 采用稀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加上适当密植,将为培育足额的高质量茎蘖奠定坚实的基础。 (4)畦厢式栽培,培育强大根系 使水稻地上下部保持着形态和机能上的综合平衡,培育多穗大穗的群体,必先培育强大的根系。 采用畦厢式栽培结合间歇性沟灌,保持耕作层湿润透气状态,创造根系良好发育的土壤环境。 (5)改进施肥技术 每亩施N 13.3~16 kg,P2O55.3~6.7 kg,K2O 10~12 kg。 N肥按3︰3︰2︰1的比例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分施。 (6)种好头季稻 再生穗数是母茎数的1.7~2倍,再生穗每穗粒数是头季每穗粒数的1/3。 在头季培育足额的穗数和较大的穗头,并且不倒伏,根壮、杆净是再生季高产的基础。 (7)高留稻桩 头季收割时必须高留稻桩,约40~45cm,以保留倒2优势芽,同时保留较多的稻桩贮藏性物质,于头季收割后源源输向再生分蘖,促进再生分蘖的萌发和生长。 (8)增强根系后期活力 选用根系缓衰、再生力强的品种基础上,坚持畦厢式栽培结合间歇性沟灌和增施芽苗肥,是维持根系高而持久活力的主要措施。 (9)重施芽苗肥 头季齐穗后20d施N 10kg/亩,割桩后1~2d施N 2kg/亩作再生芽苗肥,结合十黄十收方法,使茎、叶积累更多的富余营养,促进腋芽的萌发生长。 (10)十黄收割 头季十成黄熟时收割,充分利用成熟末期的光合产物哺育待机萌发的腋芽。 七、对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战略思考 1 还有必要追求单季超高产吗? 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化使我国水稻单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水稻单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提高化肥和人工投入对提高产量效果明显。 在现有的高水平单产条件下,通过增加投入追求单季超高产会带来一系列问题。(1)单季超高产给作物本身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超高产作物一般秆高、群体大、叶片氮浓度高,导致群体的呼吸消耗大、病虫害和植株倒伏危害的风险增加,其结果可能是单产不升反降,同时还会降低作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2)通过加大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来追求单季超高产会降低经济效益,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以及污染和破坏稻田生态环境 全球水稻、玉米和小麦主要产区的平均产量仅接近或达到当地气候产量潜力的8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地区粮食作物的产量水平超过当地气候产量潜力的 80%。 当一个国家水稻大面积生产的平均产量接近水稻产量潜力的80%时,这个国家的水稻平均产量就开始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水稻平均产量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作物改良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农民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产量最大化。 大量的研究证明,作物产量达到产量潜力的80%时,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最高。 提高作物总产有 3条途径:(1) 提高单位面积的单季产量;(2)增加耕地面积;(3)提高复种指数。在水稻生产中,单季超高产和缩小产量差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稻总产,但后者对提高水稻总产的作用更明显。缩小产量差是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技术和改造中、低产田来减小中、低产田块与高产田块的产量差,实现均衡增产。 通过各种作物改良的技术途径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并研究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产量潜力是提高水稻单产最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