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之气相色谱学习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OV210, 200oC) 此法简单、准确,操作条件影响小。但应用不多。因为不知道试样有多少组分?应该出多少峰才叫全部出峰? 2)外标法:或标准曲线法。以Ai 对Xi作图得标准曲线。该法不需校正因子。但进样量和操作条件必须严格控制!外标法适于日常分析和大批量同类样品分析。 3)内标法:准确称取样品m,加入一定量的某纯物质作内标物ms,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及内标物的重量就可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 例1 、在某色谱仪操作条件下,分析某样品中的二氯乙烷、二溴乙烷及四乙基铅三组分,并选用甲苯为内标物,甲苯与样品的配比为1:10,测定结果如下,试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 下面我们举例来看色谱定量计算 ? 二氯乙烷 二溴乙烷 甲苯 四乙基铅 校正因子 1.00 1.65 0.87 1.75 面积cm2 1.50 1.01 0.95 2.82 解:加入的甲苯如果为1g,样品的重量为10g。即:ms=1g m样品=10g 同理:二溴乙烷%=20.16 四乙基铅%=59.71 例2、用气相色谱法(TCD)分析卤代烃混合物。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标准样和未知样数据如下: 求未知试样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组分 标准样 未知样 进样量(?g) 峰面积(标尺单位)m2 峰面积(标尺单位)m2 氯乙烷 氯丙烷 氯戊烷 氯庚烷 0.40 0.40 0.40 0.40 110.0 112.2 87.3 78.4 82.3 无峰 125.2 180.0 解:氯乙烷: 氯戊烷: 氯庚烷: 未知样总量: m=0.2993+0.5737+0.9184=1.7914?g 氯戊烷%=32.03% 氯庚烷%=51.27% §10.6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GC) 毛细管柱的发明使得气相色谱分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50 年代初,主要进行填充柱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开始进行非填充柱(内径为十分之几毫米)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1956 年正式提出了非填充柱(空心柱)的理论并制作出效率极高毛细管柱;次年发表了该研究论文。 50 年代后期,一些研究人员制成了各类毛细管柱,经测定,一些毛细管的理论塔板数可达到300,000! 然而,自毛细管柱发明以来,20 多年都没有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 1)柱容量小; 2)柱强度小; 3)样品引入及管与检测器的连结问题;4)固定液涂渍的重现性不好;5)寿命短;6)柱易堵塞;7)专利1977年才过期。 70 年代后期,以上问题大多得到解决,毛细管柱的应用越来越多。 1987 年,荷兰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长、理论塔板数最多的熔融石英毛细管柱(2100 m长,内径0.32m m,内壁固定液厚度0.1?m,理论塔板数超过3,000,000)并被载入吉力斯世界记录。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器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器与填充柱色谱仪类似。只是: 在进样口增加了分流/不分流装置——解决了柱容量小的问题; 以及在柱后增加了一个尾气吹扫气路——减少了柱与检测器连结处的死体积过大的问题; 通常采用程序升温技术。 二、毛细管柱 1. 分类 填充型:先在玻璃管内填充疏松载体,再拉制成毛细管,最后再涂渍固定液。 开管型:按固定液涂渍方法不同,可分为 (i) 涂壁开管柱(WCOT) 管内壁经处理后,直接涂渍固定液; 管内壁经处理后,将固定液引入到管壁,再经高温处理,使其交联至管壁——高效、耐高温、抗溶剂冲刷。 管内壁经处理后,将固定液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引入到管壁或预先涂渍的硅胶上——高热稳定性。 (ii) 载体涂渍开管柱(SCOT): 管内壁经处理后,先涂载体,再涂固定液——液膜厚,因而柱容量大。 (iii) 多孔层开管柱 管内壁涂渍一层多孔吸附剂颗粒,不涂固定液,实际上是毛细管气固色谱柱。 以上开管柱玻璃材料已被外涂聚酰亚胺保护层的熔融石英管(含金属氧化合物少、管壁更薄,因而不与待测物作用、柔韧性好、强度高、更易弯曲)所取代。 聚乙烯醇(Carbonwax 20M, 250oC) 50%聚氰丙 基-二甲基硅氧 烷(OV-275, 240oC) 50%聚苯甲基二甲基硅氧烷, OV-17, 250oC) 葡萄籽油 血液中酒精 氯代芳烃 醇类 有机碱 胆固醇 聚二甲基硅烷(OV-1, SE-30, 350oC) 毛细管气相色谱图 (分别涂渍不同的固定相, 温度为最高使用温度) 5%苯甲基二甲基硅氧烷(OV-3, SE-52, 350oC) 4. 载体粒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