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篇.药学卷Ⅰ1996 年 220-230 页,北京,中国科 学技术出版社 吕富华教授传略 吕富华教授(1907~2000) 吕富华,药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致力于药理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中国 药理学界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他的主要贡献是用现代药理方法筛选并研究中 草药的有效成分,特别是对心血管药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研究。 吕富华,1907 年7 月31 日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县北马镇一个贫寒的家庭, 9 岁才读小学。1921 年-1925 年,先后在黄县中学、烟台益文中学、先志中学和 上海东华大学附中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提前两年完成中学学业。1925 年,考 入上海同济大学,当时正值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怀着反帝反封 建的热情,于1925 年加入国民党。1926 年,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和《共产 主义 ABC 》等进步书籍。在北伐战争时期和上海工人武装斗争中,他曾多次冒 险散发传单。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吕富华继续与进步学生殷夫 等交往,曾为殷夫主编的《漠花》报撰稿。因不满国民党背叛革命,1927 年, 在国民党进行党员登记时,他拒绝登记,从此脱离国民党。1932 年,他以优异 的成绩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留校任微生物学助教,并在(Finkeldey )教授指 导下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工作,次年前往德国学习。 1933-1936 年,吕富华留学德国期间,先在佛莱堡(Freiburg )大学Aschof 教授的研究室从事实验病理学工作,首次以实验证明烟草焦油对家兔的致癌性。 1 继在Koln 大学Schuler 教授和Jena 大学Labes 教授处研究药物的构效关系。后 又在Berlin 大学药理研究室Heubner 教授和Lendle 教授指导下,从事理论药理 和强心甙的研究工作,发表了有关洋地黄毒苷蓄积作用等论文。在此期间,他参 加了德国药理学会,并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 1936 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药理馆主任Kuschinsky 教授病休,校长电邀吕富 华回国代理他的工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同济大学医学院由上海西迁。吕富 华取道越南,辗转数千里,于1939 年,到达昆明。 1941 年,昆明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飞机轰炸的目标,同济大学医学院师生常 要远离市区,翻山躲避空袭。过度的劳累,使吕富华的肺结核病复发。当他身患 重病,独居异乡,处境艰难的时候,学校迁川,校长更换,重庆国民政府竟将他 解聘停薪。幸得校友帮助,他才得以顾问身份留在昆华医院继续治病,直到1947 年康复出院回到上海。1949 年,吕富华重新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药理馆主任。 1952 年,到汉口参加中南同济医学院(后改名武汉医学院即现在的同济医科大 学)的初建工作。吕富华在当时教学、科研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仍非常重视教学 和科研的结合,为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中草药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努 力。“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受到压制和催残,但仍关心药理学科的进展,关 心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开。吕富华虽已是 69 岁高龄,但他精神焕发,积极工作,主动为学校师生作学术报告,为杂志撰 稿,介绍70 年代的国际学术进展,来活跃国内的学术空气,并辅导本科室中青 年教师学习外文。他还承担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任,热情培养药理事业人才。 吕富华热心社会工作,积极致力于学术团体的建设和发展。他曾先后担任中 国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国生理科学会武汉分会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外,他还曾担任卫生部药典委 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报》、《药学学报》、《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及《生理科 学进展》等杂志的编委。 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 致力中草药药理研究 吕富华对中草药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30 年代,他就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 究中草药的药效方面作过成功的尝试,证实了“百里香的解痉作用”,并在德国 刊物上正式发表。1955 年,吕富华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从个人工 作的角度里看学习中医的重要性》的论文,阐述了他对研究中医中药的态度与体 会。文中列举了麻黄、杜仲、五味子、常山等中药研究的历史状况,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