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doc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 二、天文历法 1,天文星象 先秦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是由东西南北四根大柱子支撑的,天像一个半球形的罩,,罩住了大地,所以《女娲补天》中才有“四极废”、“天不兼覆”这样的描写,《赤勒川》则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古人常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与人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如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拖有长长的尾巴,它的出现就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唐雎不辱使命》中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因为月亮是诸侯的象征,所以这种天象是诸侯有灾的凶兆。僚是诸侯(吴王),他将被刺,所以上天才显示出这样的天象。通过对月亮的观测,人们又将月亮的盈亏圆缺比附于人事之聚散离合。无数文人墨客望月抒怀,借月寄情,请看“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诗句里包含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啊。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州国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的分野。这样,天地联为一体,天上某一区域的某些天象变化,就直接预示着地上相应区域的吉凶祸福了。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就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三国演义》中更是随处可见观测天象的描写。 古诗文中常见的天象描写还有: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星丛中有36个天罡星,72个地煞星。小说《水浒传》受此影响,将梁山泊108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2,历法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种由太阳运动而确立的24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又叫农历。在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24节气名称,与现今通行的名称一致。 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 (正月)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 (二月)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 (三月)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 (四月)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 (五月)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犁田 (六月)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 (七月)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 (八月)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 (九月)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十月)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 (冬月)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 (腊月)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 3,纪时纪年 ⑴纪年 “年”的本义指谷物成熟、丰收,后来才由谷物成熟的周期引申指寒来暑往的周期,即今天意义上的“年”。古人纪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先秦时主要采取帝王称号加年次的纪年方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是,《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就是鲁庄公十年。 ②到了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来纪年。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朝皇帝的年号。 ③干支纪年法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两两相配的一种纪年方法。天干与地支可以有六十种搭配,因而六十一循环,周而复始。因为天干与地支是插花相配的,所以称为“花甲子”,简称“花甲”。今天称年过六十为“年过花甲”就来源于此。如辛亥革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 ⑵纪月 古代纪月,通常和今天一样,也用序数,但是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称呼。例如,一年分为纯夏秋冬四季,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来分别称呼,如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