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先生传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 亚 子 先 生 传 略 沈哂之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改名为人权,字亚卢;再改名为弃疾,字亚子。 柳亚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家庭,十二岁(1898年)已能做五七言的旧体诗和洋洋万言的史论文章。正值“戊戌政变”,他受他父亲“赞成变法”的影响,也大做文章,“惋惜谭(嗣同)林(旭),希望康(有为)梁(启超),而痛骂那拉后(慈禧)”了。 一九零二年,他作为《新民丛报》的读者,认为梁启超“隐隐然有从维新而到革命的倾向”。但到1903年以后,由于梁启超的保皇、改良主义,他“对梁启超的信仰就一落千丈”。1903年他加入中国教育会,到上海进爱国学社,结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人士章太炎、邹容等,进一步认识到反对满清政府、从事民族革命的道理,开始发表宣传民族主义革命的诗文。 一九零四年到吴江同里自治学社求学,增强了革命意识。1906年进上海理化速成科,“想学造炸弹”,因病辍学;进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领导的健行公学教书,便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同时加入光复会。同年,谒见孙中山于吴淞口外轮舶中,谈匡复事。编辑《复报》,在日本出版,寄还上海发行,鼓吹民权之说,大声疾呼反对满清政府,言论丰采,极为人所倾倒,因此,为满清官僚两江总督端方所注意,要禁报拿人,封闭学校。但他还是与革命之士,广通声气,发展进步力量。 一九零九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发起组织文学团体,称为“南社”。“南社”第一次集会在一九零九年十一月于苏州虎丘,到会社友十七人中,有同盟会会籍者达十四人。自孙中山在海外创设中国同盟会以来,此时正是在革命屡遭失败,继续艰苦奋斗的历程中;而内地一般知识界人士,还是昏昏沉沉,醉生梦死,诚如柳亚子当时感叹的“二百年来仇未复,普天犹自奉胡雏”的伤心景象。“南社”的创立,正与中国同盟会内外相呼应。由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宋代的抗金、明末的抗清遗留下来的斑斑血泪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重要位置,“南社”所提倡的也就侧重于民族主义,而民权、民生就不免疏略一点。实际上当时一般知识界人士对民生主义是莫名其妙,连民权主义也不过装装幌子,所以说“南社”是“以狭义的民族主义为其出发点”的。当时,柳亚子本人则崇拜“人权论”,自称为亚洲的卢梭,改名为柳人权,号亚卢;同时又倾向于安那其(无政府主义)的铲除贫富论,已不是最狭隘的民族主义所能范围他的思想了。 辛亥革命以前的“南社”,遥承明末爱国文学团体“几社”、“复社”的馀风,以文章气节相标榜,抨击时政,提倡民族思想,同时还极力反对当时的文风;这是“南社”精神最饱满的时期,在这以后便渐渐衰落。据柳亚子分析“南社”由盛而衰的原因有三: 一是袁世凯做了总统,他们认为在中国已无事可做。二次革命失败,社中激烈分子牺牲了不少,残余的都抱着醇酒妇人的消极态度,作品也多靡靡之音,就以“淫滥”两字见病于当世;二是“洪宪”称帝、“筹安”劝进,其中有不少“南社”分子,对提倡气节一句话,就说不响嘴;三是“南社”发展到一千一百多人,不免鱼龙混杂,后来几乎什么人都有,终于思想复杂,内讧蜂起,势不得不出于停顿一途了。 柳亚子的反对当时的文风,是指清朝末年,正是宋诗一派,又称江西诗派盛行,他们都以黄山谷为鼻祖,而推尊当时的陈三立、郑孝胥,高自标榜,称为“同(治)光(绪)体”,俨然自封为诗派正统。柳亚子认为,对于宋诗本身,本来没有什么仇怨,他就是不满于满清政府的一切,尤其是对甘于做清廷奴才的陈三立、郑孝胥等的深恶痛绝;而“同光体”的特色,又是“枯涩深微”、“不肯作一习见语”或“多作苦语”。柳亚子提出“维系人心风俗”的口号,“以诗立教”,绝对注重民族气节的内容,他的意思是“诗以人重”,人的品德有出入,诗格也就不会高了。他不遗馀力地崇尚唐音,抨击宋体,形成了当时进步的“南社派”诗人与倒退的“同光体”诗人的对立。 “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舣到白头。”这是柳亚子在一九零八年《论诗三绝句》中对龚自珍的推崇。柳亚子的诗,清新朴实,流转自如,和“南社”的许多诗人一样,深受龚自珍诗的影响,所以有“南社派”诗人之称。柳亚子对宋词、独尚辛弃疾,不仅推崇辛弃疾词的悲壮激烈,更钦敬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所以他有“词场青兕是吾师”之句,连他的名字也改为柳弃疾,又用辛弃疾的绰号“青兕”作为他的笔名。 柳亚子是写旧体诗的,但后来却坚持“旧诗必亡,新诗必昌”的主张。他在一九四二年《新诗和旧诗》一文中写到,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会有人再做旧体诗了。对于青年朋友,他是从来不劝他们学文言文和旧体诗的。这是后话,附志于此。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十七省起义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十七省代表中有四个省的代表是南社社友,柳亚子则在上海办《警报》,宣传革命军的胜利。一九一二年中央行政各部成立,“南社”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