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人物生平: (二)、主要思想: 1、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争夺之心人皆有之。”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荀子说的性是人自然的本性或天生本性是取事实义,与即人的动物性,如他认为人的本性生来就关心自己的利益,顺着这种人性就只有争夺而辞让之德就会灭亡,并非说人的本质。他的性恶论是说人只顺从自己的自然本性的时候,会引起坏的结果,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来。 2、自然主义天道观 天道自然——“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天行有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人相分——“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在政治上,因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故荀卿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以克服人之恶性。且人有智,故人无群而不能生,且无道德不能为群;所以便要隆礼,以礼作为区别等级、划分名分和职分的标准。荀子虽是儒者,但其所言之礼为规则条文、典章制度,故其所言之礼与法相近,故要明法,以法律、政令作为衡量曲直、判断是非的准绳。强调行仁和亲民,贤王应该尚贤使能,强本节用,开源节流,裕民富国,兼利天下。 告子:性无善与不善。 告子:性无善与不善。 告子:性无善与不善。 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 二、孟子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约84岁卒。战国中期,鲁国邹县人。名轲,“字未闻也”,父早死,幼承母教。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子不学,断机杼”。西汉末, 刘向《列女传》:孟母三迁。曾游说齐宋鲁等国,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 孟荀列传》 (二)主要事迹 孟母三迁 (三)主要思想 1、性善论 孟子: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性: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为孔子的“仁”提供了理论基础,并 解释了“道德价值”根源问题。 2、仁政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ao3),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食人,恶在其为父母也?”(《惠梁王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可以衣(YI4)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ANG2)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 3、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上》)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zhuan4)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_可搜索.pdf VIP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体育教育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中山大学生物防治】07寄生天敌繁殖与释放.pptx VIP
- 三七粉生产工艺规程.doc VIP
- 法院关于妇女儿童工作总结5篇.docx VIP
- 422-ASHRAE、NFPA标准中的防烟设计方法研究.pdf VIP
- 电子线路_非线性部分(第五版)冯军习题答案解析.pdf
- 【MOOC】《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南京邮电大学)章节答案.docx VIP
- 【中山大学生物防治】02生物防治资源01汇编.pptx VIP
- 中山大学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效果与评价.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