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我国米袋子系在别人腰间:大豆及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2013年12月09日?09:08?? 《财经》杂志? 图为《财经》杂志2013年第35期封面图。 ??? 【推荐阅读】 受进口大豆冲击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八年减一半   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本刊记者 焦建/文   11月29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到的小学生”,既缺乏经验,又难觅机会。   一方面,假如在海外购买土地,抛开日益收紧的出售国政策及国际政治舆论压力不言,中国还将面临和国内生产一样的如何提高效率的基本难题。而在陌生的异国环境之中,生产条件、法律、政治等多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会让初出茅庐的中国海外农业战略及其执行者的成功难度加倍。   另一方面,假如中国要学习全球ABCD四大粮商的经验实施订单农业,则将会面对成熟市场已基本饱和、新兴市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困境。不仅如此,在此过程当中,中国还将面临谁是战略执行者的难题——有国企背景的企业走出去具有资源优势,但却极易被妖魔化因而被捆住手脚;民营企业和私人因受到缺乏融资渠道、规模太小等原因制约,难以解决全局性问题。而不管谁是执行者,在获取单纯的商业利益与实践国家战略二者衔接之间,亦会不时出现矛盾。   对于上述诸般难题,中国已针对一部分提出了基本的解决思路,但囿于多重现实原因尚难以落实;此外,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目前仍无法摆脱“有想法、没办法”的尴尬状态。   诚如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言:“粮食和能源,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如何破解上述多重难题,如何使中国避免让这根软肋遭受打击,正是这份堪称 “丰年危言”报告的初衷。   报告一   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特征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政府强力主导;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供需基本平衡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并称为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安全”问题。   何谓粮食安全   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源自上世纪70年代初的全球粮食减产,当时全球粮食储备由18%下降至14%,粮价上涨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