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习惯法中的神判方式遗留与现代司法实践探析——以黔东南特殊地域的司法文化为例
民
族
民
间
习
惯
法
誊.JournalofOriginalEcologicMNationalCulture—_一一一:=2■…
苗族习惯法中的神判方式遗留
与现代司法实践探析
——
以黔东南特殊地域的司法文化为例
李向玉
(凯里学院马列部,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黔东南的苗族多居住于交通不便的雷公山,月亮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苗族传统
习惯法中有独特的纠纷解决方式——神判,在苗族村落社会内部长时期内起到很重要的作
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神判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却并没有消亡,仍
然在现代的司法实践中起看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神判方式在苗族习惯法中的遗留反映.
关键词:苗族习惯法;神判;遗留;司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1)O1—0064—0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
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沟壑遍布,少数民族人口
占总人口80%以上的贫困地区.苗族多居住于交
通不便的雷公山,月亮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苗族逐渐形成了具
有本民族特色的,大量的,丰富的,规范社会生活
秩序的习惯法…,其中独具特色就是纠纷解决
方式中的神判习惯法文化.本文选取两个司法实
践中的典型个案,对苗族习惯法中的神判方式遗
留与现代司法实践进行探析,以黔东南特殊地域
的司法文化为例来说明神判与现代司法实践的
关系.
一
,苗族习惯法中的神判方式概述
神判作为古代黔东南地区苗侗地区苗族一种
特殊司法文化在许多典籍里都有记载.如《镇远
府志》:礼如涉事暗,昧难明,则捞汤.捞汤者,立
大锅于野,高丈许,用柴数百提,以水和油及粟米
黄蜡等物入锅置铁斧其中,炽为令沸,呼天叫地,
梯而上之.伸手入锅取斧出,以水沃手,验手之焦
否曲直.盖谓凭天断之.《台拱文献》:文字鲜
通,刻木为信,甚有磔鸡杀狗解决争端者.
徐晓光教授在专着《苗族法制史》中专门对苗族神
判方式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苗族的神判方式有
砍鸡头捞汤烧汤粑踩热铁,还有鸡
卜米卜等方式.神判这种纠纷解决方式不
单是中国西南山地民族所独有,在国外也有反映.
霍贝尔通过研究就发现在初民的法律中,通过占
卜,赌咒,立誓和神判等方式求助于超自然来确定
案件事实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J.神判实质
上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程序公开,审罚合~,野
蛮与文明融为一体,无公诉与私诉之分,标准的不
确定性与结果的确定性并存以及原始宗教色彩浓
厚是神判的基本特征.神判对审判制度,诉讼制
度以及西方国家诉讼的程序至上和宣誓证据有重
收稿日期:2010—11—18
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转型与法治现代化关系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批准号:IOXFXO05)阶段性研究成果;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
适》(批准号:09YJC820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向玉(1981一),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凯里学院马列部教师,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法
学,中国法制史.
2011年第3卷第1期
JoI1a.f0rigiEc0』0giCaN引cue壤焘够专
要的影响,在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神判的作用
也是不可小视的.
过去苗族村寨调解民事纠纷,一般是找族中
长者或舅爷.如果调解未成,才设理场辩理,理师
依理进行摆古说理.理师一般劝导双方和解,避
免矛盾扩大.可谓情真意切,言之有理,不偏不
倚.往往当事人双方都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
理,最后双方妥协,达成赔偿协议.口承法形态下
的各民族都会在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设定诉讼
程序和解决纠纷的方法,以在我国西南地区苗族
村落中至今还能看到这种原生态诉讼文化的影
子,很有典型性.苗族传统的诉讼文化中纠纷解
决是通过理师的摆古说理来完成的.而黔
东南地域的苗族更是将诉讼程序与神判过程相结
合,并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理词诉讼文化,1988
年黄平县民族委员会编印的《苗族古歌古词》(下
集?理词)对神判方式中所用到的理词进行系统
的整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逐渐加大
了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带有司法性质的理老调
解,决议形式,淡出了苗族村寨社会生活,但苗族
神判这种古老的纠纷解决方式却传承至今,仍在
黔东南苗族村寨内部有相当强的影响力.苗族这
种神判民族法文化的遗留以至能够进人司法领
域,成为现代司法实践中法官参考的一个因素,也
说明了神判在黔东南苗族村落社会的重要地位和
强大作用.在现在的黔东南苗族神判中以砍鸡
头的方式居多,理老把理词念完,便手执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