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金属氧酸盐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多金属氧酸盐综述 一、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历史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形成的一类多金属氧簇化合物。多金属氧酸盐的范围主要是高价态的前过渡金属(主要指V、Nb、Ta、Mo、W),具有形成金属— 氧簇阴离子的能力。相关研究也形成了一个学科——多酸化学。早期的多酸化学认为多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机含氧酸根阴离子缩合脱水得到的一类化合物,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同多酸和杂多酸阁。多酸化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如下: 1826年 J.Berzerius成功合成了第一个杂多酸 (NH4)3PMo12O40·H20。 1864年C.Marignac合成了第一个杂多酸盐—钨硅酸,并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从而真正开拓了多酸化学研究的新时代。 1893在 Werner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配位理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1908年 Miolati-Rosenheim学说提出,不论是含铝还是含钨系列的多酸阴离子都可以形成M2O72-离子。 1929年 Pauhng提出12系列多酸结构的三维模式,使多酸化学进入了又一个新时代。 1933年 英国物理学家J.F.Keggin提出了著名的Keggin结构,这在多酸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37年Anderson等人提出了Anderson结构,既六个在同一平面上的金属MO6八面体围绕着一个杂原子的八面体。1948年,该结构的存在被Evans证实。 1945年 Wells提出了2:18系列多酸化合物的结构。 1953年 Dawson用X-ray证实了Wells得出的结构—Wells-Dawson结构。 1956年 P.souchay和J.Bye提出了多酸溶液化学的概念。 1959年 Baker等人第一次用X-ray技术测定了K5[Co3+W12O40]·20H20中氧的位置,结果表明MO6八面体有一定的扭曲,从而为多酸化合物的特殊性质的解释提供了基础。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尤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物理测试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和速度都大为提高,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多酸化学的发展。作为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配合物,相关的各项研究日趋被人们所重视。在这些体系中金属离子之间通过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桥基、端基配体的相互协调和影响,使它们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单核配合物的物理功能、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多酸化合物的合成进入了裁剪和组装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结构新颖的多酸化合物被合成出来,高聚合度、链型、微孔、层状多酸配合物及纳米结构、夹心式、无机双螺旋类多酸配合物层出不穷,功能性多酸化合物的合成、开发依然是处使多酸化学长足发展的动力,多金属氧酸盐的功能化,几乎涉及了所有领域,如催化、光电磁功能材料以及药物化学,特别是抗病毒、抗肿瘤、抗艾滋病的研究。 二、多金属氧酸盐的分类 同多酸和杂多酸是多金属氧酸盐化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早期的多酸化学研究者认为,无机含氧酸经缩合可形成缩合酸: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同多阴离子(如MoO4 2-→Mo7O24 6-,WO4 2-→W7O24 6-),其酸为同多酸;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杂多酸阴离子(如MoO4 2-+PO4 3-→PMo12O40 3-),其酸为杂多酸。 1.杂多酸分类 杂多酸是POM化学的一大组成部分。杂多酸阴离子的通式为: 在杂多酸中,作为配原子的元素最多的是 Mo、W、V、Nb、Ta:而目前己知有近70余种元素可作为POM的杂原子,包括全部的第一系列过渡元素和全部的第二、第三系列过渡元素,再加上B、Al、Ga、51、Ge、Sn、P、As、Sb、Bi、Se、Tc和I等元素。同时,每种杂原子又往往可以以不同价态存在于杂多阴离子中,所以种类繁多。但有两大特点可作为分类的基础:一是杂原子与配原子的比值大多为定值;二是杂多酸阴离子中的杂原子的结构类型大多呈四面体型、八面体型和二十面体型三大类。 杂原子具有四面体配位的杂多酸化合物 杂原子与配原子的计量比为1:12A型 这是一类最容易生成而又被广泛深入研究过的杂多酸化合物,[PMo12O40]3-、 [PW12O40]3-、[Si Mo12O40]4-和[Si W12O40]4-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杂原子与配原子的计量比为2:18 如[P2Mo18O62]6-和[As2Mo18O62]6-杂多酸阴离子。 杂原子具有八面体配位的杂多酸化合物 杂原子与配原子的计量比为1:6 如[TeMo6O24]6-、[AlMo6O24]9-及[CoMo6O24]9-杂多酸阴离子。 杂原子与配原子的计量比是1:9 这类化合物中,杂原子主要是Mn(Ⅳ)和Ni(Ⅳ),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