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成都理工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结构的电算是采用PKPM软件计算结构和构件的内力并进行配筋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结构电算 PMCAD 板施工图 SAT-8 梁、柱平法 施工 基础施工图 楼梯施工图 (1)假定一品框架可以抵抗本身平面那的侧向力,而在平面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2)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3)忽略梁、柱轴向变形及剪力变形。 (4)假定在竖向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 结构手算 结构手算 结构计算单元 结构手算 荷载标准值计算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分析 水平风荷载作用内力分析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框架内力组合 截面设计 结构设计计算过程 荷载的计算主要包括:屋面恒载和活载,楼面恒载和活载。 重力荷载计算包括:梁,板,柱,门窗的计算 由此对每层楼的荷载进行组合计算,最终得出每层楼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荷载计算 选取的是横向第12榀框架。利用公式i=EI/L进行计算,其中中框架梁的线刚度为2i 柱的侧移刚度按公式D=αc12ic/h2计算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梁柱相对线刚度 该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30KN/m2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承受风荷载层上层层高 迎风面计算宽度 承受风荷载层下层层高 根据风荷载的标准值计算框架的侧移以此验算是否满足侧移要求。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由此可得出该工程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其计算过程主要包括:结构自震周期计算,层间剪力计算(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变形验算。最后计算框架梁柱的弯矩,梁剪力,柱轴力。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 计算荷载时需将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转化为均布荷载,其公式如右所示。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三角形和梯形荷载转化为均布荷载: 三角形荷载: q=5/8q 梯形荷载: q=(1-2α2+α3)q 其主要的计算过程包括:板传荷载,框架梁均布荷载,框架柱竖向集中荷载的计算,然后确定梁端弯矩。最后根据这些进行弯矩二次分配。 恒荷载产生弯矩 利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的梁弯矩并不是最终的结果,由于框架结构梁端允许出现塑性铰,以减少梁的负钢筋方便施工,所以需对弯矩进行调幅。其中梁端的弯矩需乘以调整系数0.8,相应的也要对跨中弯矩进行调幅,其公式如右所示: 弯矩调幅 梁端弯矩 MA=βMao MB=βMBO (其中β=0.8) 跨中弯矩 : MCO=MO-(MA+MB)/2 该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故必须按抗震内力进行组合,该结构为小于60m的多层框架结构,地震和风荷载不同时组合,单独风荷载与竖向荷载组合较小,所以风荷载不参加组合。 组合公式: S=γGSGE+γEHSEHK 具体的组合公式有四种 可变荷载控制: S=1.2SGK+1.4SQK 永久荷载控制: S=1.35SGK+1.4*0.7SQK 风荷载组合: S=1.2SGK+1.26*(SQK +SWK) 地震组合: S=1.2(SQK+0.5SQK)+1.3SEK 框架内力组合 结构的电算部分计算了整栋框架的配筋,手算计算了一榀匡架的配筋。两者的配筋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包括: PKPM在进行内力组合时考虑了多种组合,并充分考虑了纵横向方向下的水平作用,考虑了多种振型,对整个结构分析比较全面,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很全面,所以最终得出的配筋结果就比较大,比较保守。 对于手算在考虑各种因素影响的时候就不够全面,或者有些没有考虑到。手算是从实际情况考虑问题,所以配筋相对较小,较为经济。 对比分析 计算 方式 跨中 支座 框架柱 配筋 As(mm) 配筋 As(mm) 配筋 As(mm) 手算 3Φ20 942 3Φ22 1140 4Φ18 1017 电算 4Φ16 804 2Φ18+ 3Φ16 1112 4Φ20 1256 电算,手算配筋比较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框架梁的电算配筋要比手算的要大些,而柱的配筋则两者一样。从我的这次设计的具体情况和考虑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两者梁的配筋都较大,主要是我的横向框架的跨度较大,上面的荷载较重。手算过程中对梁上荷载考虑的较全面,对墙的自重算得比较细。而电算则比较笼统。在手算过程中对参数的取值有些就不是很准确,对地震组合也考虑的比较简单,忽略了一些细节的东西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