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大体积内部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m3。水泥熟料含量不宜低于70㎏/m3。 1.3 最大水胶比(或水灰比) 混凝土的水胶比(或水灰比),根据设计 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不应超过表15的规定。 * 表15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 部 位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温和地区 上、下游水位以上(坝体外部) 0.50 0.55 0.60 上、下游水位变化区(坝体外部) 0.45 0.50 0.55 上、下游水位以下(坝体外部) 0.50 0.55 0.60 基 础 0.50 0.55 0.60 内 部 0.60 0.65 0.65 受水流冲刷部位 0.45 0.50 0.50 注: 在有环境水侵蚀情况下,水位变化区外部及水下混凝土最大允许水胶比(或水灰比)应减小0.05 * 1.4 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 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筑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可参照表16选用。 * 表16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 混凝土类别 坍落度 ㎝ 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 1~4 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 3~6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 5~9 注:有温度控制要求或高、低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其坍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减。 1.5 混凝土试验按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或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 * 2 拌和物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拌和楼(站)的计量器具应定期 (每月不少于一次)检验校正,在必要时 随时抽检。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备 进行零点校验。 2.2 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对各种原材料 的配料称量进行检查记录,每8h不应少 于2次。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 按表17控制。 * 2.3 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定期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进行检验。检验混凝土 均匀性时,应在拌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中约在1/4和3/4的部位抽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 ①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的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②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 表17 混凝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 料 名 称 称量允许偏差(%) 水泥、掺和料、水、冰、外加剂溶液 ±1 骨料 ±2 2.4 混凝土坍落度每4h应检测1~2次。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的规定。 * 表18 坍落度允许偏差 坍落度 ㎝ 允许偏差 ㎝ ≤4 ±1 4~10 ±2 >10 ±3 * 2.5 引气混凝土的含气量每4h应检测1次。含 气量允许的偏差范围为±1.0%。 2.6 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拌合时间、气温 和原材料温度每4h应检测1次。 2.7 混凝土拌和物的水胶比(或水灰比)在 必要时进行检测。现场水胶比控制的允 许范围宜在±(0.02~0.03)内。 2.8 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拌和时间、坍 落度、含气量、温度、水胶比(或水灰 比)按SL352- 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 程》的规定进行。 * 3 强度检验与评定 3.1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查以抗压强度为主, 并以150㎜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标 准。 3.2 混凝土试件以出机口随机取样为主,每 组混凝土的3个试件应在同一储料斗 或 运输车箱内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浇筑 地点试件取样数量宜为机口取样数量的 10%,并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强度代表值。 * ① 以每组三个试件的算数平均值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②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③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作为评定依据。 * 3.3 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试件取样数量应符 合下列规定: ① 抗压强度 大体积混凝土28d龄期每5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1000m3成型一组;非大体积混凝土28d龄期每10O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200m3成型一组。 ② 抗拉强度 28d龄期每20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3000m3成型一组。 ③ 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应适当取样检验,其数量可按每季度施工的主要部位取样成型1~2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地铁全面节能改造技术方案(RT轨道苏州会议).pdf VIP
- 鼻部解剖及生理(共49张课件).pptx VIP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x
- 工程装饰装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pdf VIP
- 中国如何推进智慧消防稳定发展.doc VIP
- 岭南版上册二年级美术教案.doc VIP
- 2025 年重庆市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HarmonyOS鸿蒙应用开发》电子教案--项目2-0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