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浮游动物量及其分布 前已指出,浅海水域食物丰富,浮游动物量较高,并且有从近岸到外侧递降的趋势,但到大陆架边缘又有回升之势。我国海区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除海南岛近岸低于100 mg/m3外,其他海区均在100~250 mg/ m3之间。如渤海近189 mg/ m3,黄海近120 mg/ m3,东海浙江和上海近岸分别为110和220 mg/ m3,南海广东近岸近250 mg/ m3,胶州湾330 mg/ m3以上,大亚湾185.7 mg/ m3。 浮游动物量的垂直分布,从总体说来是从上层向深层降低,但由于昼夜垂直移动现象,通常白天集中于下层某一深度,夜晚表层增多。 浮游动物量的季节分布,一般在夏季出现高峰。我国近海浮游动物量基本上都是夏季高峰,冬季低谷。如胶州湾1980和1981两年夏季生物量分别达500和1000 mg/ m3,高峰十分突出。但广东大亚湾浮游动物量的高峰出现在冬(317.7 mg/ m3),夏(212.6 mg/ m3),春季最低(89.1 mg/ m3)。江苏和上海近岸水域有时在春季出现高峰。 3)自游生物 浅海自游生物包括墨鱼等软体动物、鱼类、大型甲壳类、龟、蟹等爬行类、鲸、海豹等哺乳类和海鸟等。我国近海主要的经济鱼类和动物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鲱鱼、鲳鱼、鲐鱼、马面鱼屯、牙鲆、墨鱼、柔鱼等。 鱼类是最主要的自游动物、根据一年中出现的时间长短和出现的季节可分为常栖种和季节洄游种两类,后一类又可分为暖季种、冷季种以及夏季短时种和冬季短时种4类。浅海鱼类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种数的增减与水温的季节变化十分一致。一般种数随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又随水温的下降而减少。如胶州湾共见到鱼类113种,冬季水温不超过5℃,12月37种,1~3月不超过30种,4月水温可达10℃以上,种数增加到53种,5月水温升到17℃以上,种数增到69种。5月到10月随着许多种鱼类游到近岸生殖和育幼,鱼的种数达到最高点,一般保持70种左右,8月达到74种。10月以后水温开始降低,鱼的种类渐减,11月有62种,12月仅37种。 (一)初级生产力 1)浮游植物生产力 近岸海区容易从陆地径流输入大量营养盐类和溶解有机质,又因为不存在长期的温跃层,养分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因此浮游植物生产力远较外海和大洋为高,特别是在热带海域,近岸的初级生产力可达到外海的10倍。但是沿岸水含悬浮物很多,透明度低,光合生产层只限于上层10m深,光照条件常为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2)底生植物生产力 从潮间带到潮下带都着生丰富的底生藻类和沉水有花植物,据估计全球海洋底生植物的平均产量可占海洋总初级产量的5%,然而这部分产量都集中在仅占海洋面积十分之一的浅海区,由此可见底生植物生产力在浅海初级生产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底生藻类包括大型海藻和微藻。大型海藻生长极快,生产力极高,其净产量达800~2000gC/ m2·a,为浮游植物单产的好几倍。如海带年产量约400~1900 gC/m2·a,巨藻日产量1~4 gC/m2·d,年产量350~1500 gC/m2·a,昆布日产量3.2 gC/m2·a,年产量1000gC/ m2·a。微藻的生产力变化很大,在上潮下带可达100~200gC/ m2·a,在苏格兰一个砂滩上可能由于波浪的冲刷生产力仅4~6gC/m2·a。 沉水有花植物(海草)生产力多在300~600 gC/m2·a之间,热带和亚热带的海黾草达500~1500,温带的大叶藻约150~300 gC/ m2·a。 (二)次级生产力和渔产力 虽然浅海生态系接纳大量从陆地输入的有机质,但与拥有巨大空间的水层区和水底区的初级产量相较,外来有机质在次级生产力中的作用终究有限。作为浅海动物的食物源泉是以初级产量为主。在海藻床、盐沼以及潮间带的某些区段,底生植物的产量可能超过浮游植物产量,但总体说来浮游植物初级产量仍是浅海次级生产力的主要基础。 关于海洋水层区的生物生产过程,一向认为是沿着:硅藻和甲藻 → 桡足类 → 草食性鱼类 → 肉食性鱼类这一牧食链为主流。1969年Ryther提出海洋牧食链有3种类型。 大洋食物链:微型浮游植物(极小型鞭毛藻类) → 小型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 →中型浮游动物(小型甲壳类) → 大型浮游动物(箭虫、磷虾) → 食浮游动物鱼类→ 凶猛鱼类。 近岸食物链:小型浮游植物(硅藻、甲藻) → 大型浮游动物(桡足类等) → 食浮游动物鱼类→ 凶猛鱼类。 上升流海区食物链:硅藻等较大型浮游植物 → 食浮游生物鱼类;大型浮游动物(磷虾等) → 鲸和其他动物 近岸水域硅藻 → 桡足类 → 鱼类为主流 虽然对Ryther的上述提法尚有争议,但微型和超微型生产者的作用已引起很大注意。P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臀位剖宫产护理查房.pptx VIP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卷2.docx
- 美食推荐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 冬季预防训练伤部队ppt.pptx VIP
- 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PDCA.doc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pdf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SANKEN三肯变频器samco-ns TEXC-NS-002(小容量)使用手册调试说明书.pdf
- 标准图集-05R502-燃气工程设计施工.pdf VIP
- 不靠谱梦想该劝阻吗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