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人名字:李敏、李讷、韩信、李信 李嘉诚、钱钟书(默存) 清华校训:行胜于言 经商准则: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 (乔致庸) 同仁堂: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广告语: 海尔,真诚到永远 主题分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的名利观 发现问题:孔子不求称名于世吗? 原文互证: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质疑:如何“求为可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原文互证: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质疑:“求为可知”与“不患人之不己知”岂不自相矛盾? 互证与参证: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荀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指馈赠之物)。(《劝学》)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读书目的 以弘道为己任,求名而不求利 身后之名 英名实誉 主题分类: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君子的财富观 主题分类: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质疑:孔子蔑视劳动,反对富贵? 发现——质疑 原文互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思考——求证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辛弃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 位卑未敢忘国忧 (陆游《病起抒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对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梁启超)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反 思 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jǔ)鼎。 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 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 何其始造舟车者不食尸祝之报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 小组讨论一: 你发现了什么——观点(反复强调) 你质疑了什么——求证(句内、句间、备选资料) 你思考了什么——丰富主题分类 进行主题概括 要求: 1.首先引述原文,翻译。 2.结合原文谈自己的发现、质疑和思考。 3.备选资料中,是否有可以纳入这一主题的言论。 小组讨论三: 研读孔子有关君子的这些言论, 你最认同哪一句(观点)? 你对哪一句(观点)有所质疑? 为什么? 要求: 1.首先引经据典(三组材料、备选材料),表明态度。 2.结合实际(历史的、现实的、自己的),举例说明。 以经典文本的阅读为中心 阅读文本是第一位的任务。 对经典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互相探讨,教师必要时作适当的讲解提升。 大胆取舍、整合,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 欲“浅出”,需先“深入” 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 整合已学经典文本及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SY 01039.1-2019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pdf VIP
- 劳动合同_劳动合同电子版下载8篇.docx VIP
- 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效脱碳退火工艺.pdf VIP
- 2024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解析.pdf VIP
- 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的家人课件.pptx VIP
- SH_T 3046-2024《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pdf VIP
- 水运工程测量定额JTS-T 273-2024.docx
- 2025年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附件1:公路桥梁护栏施工作业台车计算书.docx
- 2023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