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本化运营探析_生态资本运营
论文摘要: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更具特色,然而由于贵州属于欠开发,欠开放的西部省份,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并没有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本文结合生态资本运营理论,探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论文关键词:贵州,生态旅游,生态资本运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645亿元到2009年的3355353亿元,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的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经济的增长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当前全社会都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具有资本属性,尤其是久居大城市的人们,长期生活在现代高科技物质中,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生活。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已基本进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就贵州省来说,2009年实现旅游收入805.23亿元,约占全省GDP总量的27%。2009年国家旅游局把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这对生态优势得天独厚、自然景观神奇俊秀、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样的贵州省来说,迎来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好时机,同时为把贵州的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提供了可能性。
1.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状况
生态旅游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然而真正提出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在1983年由自然保护同盟特别顾问、墨西哥著名学者HCeballosLascurain提出的,它认为生态旅游是指一切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是在保持景物不被破坏前提下的观光、游览活动。随后大多研究者对其生态旅游展开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概念,主要代表包括1992年美国生态旅游协会,他们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人们到自然区域旅游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并且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保护区的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另外,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内大多学者以对其研究,目前并没有统一概念,都是结合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的。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笔者认为,1992年伊丽莎白布提出的定义比较全面地进行诠释,同时更符合发展生态旅游的目的: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环境、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1)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动植物旅游资源。截至2007年,贵州拥有130余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分别为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山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绥阳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河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在保护区内拥有野生植物38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的珍稀植物70余种,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8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13%。
(2)贵州具有独特的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贵州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的核心地带,全省有喀斯特地貌的县市83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95%,并且喀斯特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在现已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中,如平塘国家地质公园、兴义万峰林、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洞中之王美称的织金洞、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各种峡谷漂流等都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各具特色。可以说贵州作为喀斯特旅游资源大省是名副其实的,在全省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竟然有7个是美学意境迥异的喀斯特景区,这种奇峰、异石、山泉、飞瀑、湖泊池沼、溶洞峡谷,无不展现贵州高原所具有喀斯特特点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3)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贵州属于多民族省份,有苗族、仡佬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48个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7%,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2.3%。,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用他们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创造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许多民族都仍然保持着许多原始形态的风俗民情,以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族宗教、民族婚俗、民族葬俗、民族歌舞、民族戏剧、民族工艺等形式展示出来。民族歌舞如享誉世界的侗族大歌、傩戏、芦笙等。民族服饰如蜡染、刺绣、银饰等。传统节日如苗族的姊妹节、龙舟节,布依族的六月六歌节、牛王节,侗族的插秧节、婚庆节,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卯节和端节等。各种民族风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各具特色的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