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茶饮精编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②阳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阳虚体质指机体素有阳气不足,导致功能的部分衰退,常出现肢冷畏寒、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白、脉虚迟或沉弱等阳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干姜茶、肉桂茶、附子茶等具有温热功能的茶饮,应注意不宜过饮。 ③血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血虚体质指机体素有血液不足,部分脏腑肢体血脉失于濡养而导致一定程度虚弱,常出现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或姜黄、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等血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当归茶、熟地茶、何首乌茶、龙眼肉茶等具有养血生血功能的茶饮。 ④阴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阴虚体质指机体素有津液或精血不足,而导致阴不制阳,常出现形体消瘦、口干咽噪、眩晕、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生地茶、枸杞茶、玉竹茶、白芍茶、白薇茶等具有养阴清热功能的茶饮。 ⑤痰湿体质者的养生茶饮。痰湿体质指机体素有水湿内停、脾胃运化失常或肥胖之体,可选择饮用茯苓茶、白术茶、薏苡仁茶等具有运脾除湿功能的茶饮。 药茶配方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常用的药茶配方! 金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 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 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银菊茶 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花茶 原料:菊花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抗菌抗炎。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羞明流泪。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薄荷甘茶 原料:薄荷5g、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润喉。 用途:咽喉肿痛;夏季消暑饮料。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杞菊茶 原料:菊花3g、构杞3g、绿茶2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用途:肝肾阴虚目涩头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银茶 原料:菊花5g、金银花3g、桑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热,降血压。 用途:头晕;高血压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酸枣仁茶 原料:酸枣仁5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15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饮。 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 用途: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来源:传统药茶方。 酸枣参茶 原料:酸枣仁5g、人参2g、茯苓2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养阴敛汗。 用途:失眠盗汗。 来源:《普济方》。 酸枣竹茶 原料:酸枣仁5g、竹叶3g、花茶1g。 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200ml,冲泡竹叶、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安神。 用途: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来源:《圣惠方》。 谢谢聆听! 中医茶饮保健 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 茶饮是一种高雅实惠的纯天然饮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尤其是茶叶与食用药用天然原料的合用,更增强了茶饮的保健功效,也扩大了茶饮的应用范围。 千百年来茶饮一直深受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喜爱,正如清代乾隆皇帝所言:“君不可一日无茶”。 中国是世界茶饮的发源地,在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具有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最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即已认识到茶饮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从最初的粗浅认识到系统地研究和利用茶饮,并逐步形成茶文化、茶艺术、茶习俗、茶医药,这期间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 茶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茶饮的医疗保健应用是伴随着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茶饮的起源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已开始进入华夏先民的日常生活中。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是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中,发表的关于茶饮起源的权威观点。 《神农本草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首次讲述了茶饮起源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相传神农氏为寻找药物给老百姓治病,在他亲自试尝多种天然植物的实验中,曾经服用过有毒性的中药,出现了中毒症状,而都被茶叶奇迹般地解毒缓解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茶的起源,它也是中医药传奇式起源的最早记录。茶和天然药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是中华民族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中获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