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1.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特点: A、周期长、振幅大、只在地表附近传播 B、只能在地表附近传播,随深度增加,振幅急剧衰减(地下建筑物震害轻) C、在地表的衰减较慢,传播距离远。 D、波速:纵波横波面波 振幅:面波横波纵波 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1.3.3 震级 地震强度通过震级、烈度反映。 1、里氏震级 (1)定义:是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大小和尺度。用地震面波表示。 (2)意义: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里氏震级 ——地震震级; ——标准地震仪(指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系数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的以微米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 能量E的单位:尔格(1尔格=10-7 焦) 2、矩震级 (1)定义: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大小和尺度。用反映地震断层错动的地震矩测定。 (2)意义:可以克服里氏震级的震级饱和问题,对大震测定更准确。 2级 微震 人感觉不到 2~4级 有感地震 震中附近有感 5级 引起破坏 破坏地震 7级 引起严重破坏 强烈地震(唐山7.8级、海城7.3级) 8级 引起更严重破坏 特大地震 1.3.4 地震烈度 1、定义: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 有多个烈度(在不同的震中 距及场地条件下)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 我国在1980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 无感 1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2 悬挂物微动 门、窗轻微作响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 3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门、窗作响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4 3 (2-4) 31 (22-44) 不稳定器物翻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5 6 (5-9) 63 (45-89) 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惊惶失措,仓皇逃出 6 13 (10-18) 125 (90-177)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7 25 (19-35) 250 (178-353) 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 中等破坏——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8 50 (36-71) 500 (354-707)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 严重破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9 100 (72-141) 1000 (708-1414)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10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毁坏 毁灭 11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12 个别:10%以下 少数:10%——50% 多数:50%——70% 大多数:70%——90% 普遍:90%以上 速度 加速度 其它现象 一般房屋 人的感觉 烈度 1.4.1 地震烈度区划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用基本烈度表示地震危险性,把全国划分为基本烈度不同的5个地区。 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地区内普遍分布的地基土质条件以及一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 编制步骤: 1、确定地震危险区,定出震中烈度; 2、预测上述地震的影响范围,即确定其周围地区的地震烈度。 1.4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随着地震研究的不断深入,1990年的区划图采用单一的烈度参数已不能满足现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方法的需要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图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2010) 主要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