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 校本教材
- PAGE 1 -
1.
杨 斌
吹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闹秧歌、合龙口、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吹奏助兴。
以前,一班吹手由五人组成,两个吹唢呐者,既一个吹高音,一个吹低音,另外三个分别是打鼓的,拍镲镲的和捣锣的,另带两杆长号。而现在的吹鼓手班发展得有架子鼓、大小铜号、笙、小锣等乐器,由八到十人组成,好似一个小乐队。无论新旧吹手班吹唢呐者都是主角,敲击者是配角。上手吹高音并掌握曲调,下手吹中音跟上辅助,一般呜哇——呜哇音定好后,敲击者咚嚓——咚嚓便开始吹奏。
在旧社会里,吹手被人们列入下九流。所谓吹皮捣鼓,一般人家不与其作亲、交友,其后代下来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进考场应试,所以也就祖祖辈辈下来做不了官,只好继续学吹手,有的三辈五辈一直是吹手人家。
解放后,吹手再不受人们的歧视。进入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吹唢呐的艺人们在民间音乐天地里各展其能,受到 了人们的赞赏。有的靠吹唢呐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有的靠吹唢呐吹来了漂亮的媳妇,有的靠吹唢呐也吹出了大名,陕北唢呐不仅吹红了陕北的山山洼洼,村村镇镇,还吹出了省界吹出了国门。1997年绥德黄土地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陕北唢呐名扬西欧,震惊中外。先后还为十几部电影和电视剧连续做了唢呐配音。陕北唢呐,流传百年经久不衰。
喜庆吉日与唢呐是分不开的。如某家办婚事,吹手班头一天下午就要到主家吹奏,若是冬天,就用干柴疙瘩燃一堆火,旁边放一个菜碟,一瓶烧酒,两盒烟,吹手们吃几口菜,抿上几口热乎的烧酒,试一试哨音就开始吹奏起来。唢呐一响,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看热闹的大人小孩都围了上来听吹奏,把一个热热闹闹的过事情场面推向高潮。次日清晨,吃过早饭,大炮隆隆三声,长号嘟一嘟,唢呐呜哇——呜哇地迎着“娶人的”便上路了。到了新娘庄前,吹手们又要吹号报讯,人们就会知道娶人的来了,全村老少都来观看。迎亲队伍在返回的途中时,吹手们仍走在前头,当然过村遇镇也不例外也要吹奏,特别是进了新郎的村庄后吹手们更是要施展才华,尽力吹奏。吹的曲儿越多,越花哨越好。一般有情歌,《得胜回营》、《将军令》、《大摆队》等等。在吃饭时,只要端盘子的喊一声“油了--"吹手们就会吹奏起来.当然拜天地、拜祖、敬酒等过程都要在吹手的吹奏下进行。所以在陕北,基本形成了“没有吹手不出嫁”的习惯。
再如,某家办丧事,过周年也离不开吹手,在祭灵营帐、摆宴、请灵、撒路灯、踩跪、出殓、下葬等全部过程,也要在吹手的吹奏下进行。但曲子和办喜事的曲子大不相同,全部采用哀调。如《西风赞》、全国通行的《哀乐》曲等和孝子们对亡故老人的哭声要完全吻合,勾起人们对死者的怀念。
一年一度的新春闹秧歌,当然更离不开吹手的吹奏,每当锣鼓咚咚嚓嚓地敲响,伞儿撑开,扇子起舞时,你听那一曲曲古的、新的、流行的吹个不停,而穿红戴绿的秧歌队在唢呐的助威下才能尽兴发挥,正月十五,在街道和九曲滩前,也都有唢呐班的吹奏。庙会期间有时会有两三班吹手的吹奏,那就更热闹了,你一轮,我一阵,轮流吹奏,比高论低,把一个个前来敬香的人听的目瞪口呆,阵阵喝彩,恋恋不舍。大型的庆祝活动、开业庆典、广告宣传、等都离不开吹手们的吹奏。唢呐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艺术之花,这朵富有神韵的花朵在黄土高原上绽放新蕾,格外娇艳,源远流长,将会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吹红世界各地。
练习设计:
1.以前的吹手组成与现在的吹手组成有什么不同?
2.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雇佣吹手?雇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吹手这一职业?
4.你如何看待这一项民间艺术?谈谈你的看法。
2.直面沙尘暴
——定边环境的忧思
付世明 郑国英
俗话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确,广袤的三边土地,养育着几十万勤劳的子民。一曲曲信天游唱不尽心中无限的豪爽,一杯杯泸河酒喝不完对大地的情意。然而面对漫天黄沙,肆虐的狂风,三边父老、定边的人民又能心安理得吗?
“春季风沙,初夏旱,秋初阴雨,冬季寒。”和“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在旧时定边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可见当时定边的气候变化了。解放后,人们挖沟修渠,植树治沙。红柳、梭梭草、白杨树、沙枣树……它们成群成阵,连天连片,扯住风的衣襟,绊住风的腿脚。
改革开放后,定边县人口急剧增加,经济快速增长。县内石油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同时政府鼓励人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我县形成了大力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家家户户养羊养牛发展畜牧的经济模式。于是千山万壑不再有闲田,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然而,当人们沉浸在致富脱贫的喜悦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