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自我管理精编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分析一个人的失眠问题 睡眠监测: 要了解一个人失眠的原因,首先要去了解他的睡眠状态。必要的时候需要做一些睡眠监测,主要的监测手段包括: 认知行为作业:比如睡眠日志,它可以清晰地呈现来访者的睡眠结构特点和失眠的特点; 生理睡眠检测仪: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方式;把人的脑电图,呼吸、心电、血氧一起监测,通过一个晚上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判断有没有生理及其他问题。 穿戴式设备:如小米手环, iPhone手环等,可以大概监测人的睡眠,是一种比较简易的方式。 睡眠分析: 概念化 不论流派或者理论背景,对个案的诉求,或者其他临床问题,进行心理学的理解,用一个理论模式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设,这个过程就叫做概念化。针对失眠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叫做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这个治疗当中,概念化就是对失眠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 睡眠分析 前面介绍了可供分析的三个方面,即恒定系统、生理时钟和激发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前置因素:就是失眠之前的状态。比如,这个人是不是生来就容易失眠。简单地讲就是素质(遗传)因素——他是不是生来就有这个素质存在。 诱发因素:指可能导致失眠的事件。比如,是不是中了大奖,还是受到批评,或者是关系破裂等等。 维持因素:对于失眠了很长时间的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析点。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眠经久不好,一直存在,导致失眠变成了慢性问题?从这方面我们需要去分析他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比如,有的人为了睡好觉整天躺在床上。他躺床时间长,自然睡不着的时间就变长了。所以,他的维持因素就是他的睡眠习惯。经常在睡前喝一些刺激性饮料,比如酒精、咖啡也是一个维持因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酗酒会影响人的睡眠健康。 所以,遇到失眠问题我们可以从上述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恒定系统、生物时钟、清醒激发系统是否受到干扰,以及可能的前置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我们可以画个六格表,横坐标是前置因子、诱发因子、维持因子,纵坐标就是这种恒定系统、生理钟和清醒激发系统,通过表格来分析失眠的原因和特点。 如何获得相对健康的睡眠 ? 失眠的自我管理 邵阳市心理咨询中心 王瑞见 主任医师 中国人失眠率达38% 尽管人这一生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可很多人睡得并不好。近日报告称,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   我国成年人近四成失眠 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盹 2015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一项调查显示,48%的人睡前看手机、玩电脑;34%的人睡前打电话,闲聊,听音乐。社会上广泛存在“睡眠被剥夺”的现象。 《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睡8小时12分钟。 如果失眠,导致失眠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占比为56.2%,其次是操心金钱,第三位就是为爱情辗转难眠。 睡眠10大误区 误区一: 我们 每天需要八小时睡眠 (睡眠时数,因人而异) 误区二: 我今天没睡好,明天状况会很糟 (平常心看待睡眠) 误区三: 睡不着时,躺着也是休息 (无法入睡,离开房间会更好!) 睡眠10大误区 误 区四: 十一点前要上床,配合肝脏排毒时间 (维持稳定作息,比特定的时间来得重要) 误区五: 喝酒是有效的助眠方式 (刚开始可能有效,长期无效又伤身) 误区六: 晚上没睡好,白天可以多喝咖啡提神 (喝太多或太晚喝,该睡时更睡不着) 睡眠10大误区 误区七: 平日睡不够,可利用周末补眠 (周末补眠,不宜太多周一症候群 ) 误区八: 保持寝室完全无光,能够帮助睡得好 (早上要上阳光能入屋,保持生理时钟正常运作) 误区九:吃安眠药,必然会戒不掉 (停药后睡不好很正常,给身体适应的时间) 误区十: 睡不好是因为寝具不够好 (寝具的影响有限,太在意反而干扰睡眠) 认知行为治疗 ——2016ACP指南推荐 ,所有成年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均应首先接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初始治疗;对于单独使用CBT-I治疗无效的慢性失眠成年患者,再由医生及患者共同商讨决定是否采用药物治疗。 所有成人患者均应接受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慢性失眠的初始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CBT-I包括多个治疗组分:睡眠相关认知治疗、行为干预(如睡眠限制及刺激控制)及教育(如睡眠卫生)。CBT-I完全可以在初级保健层面进行。CBT-I有多种实施形式,如个人或团体治疗,电话或网络形式,或自助书籍。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个人CBT-I,但数据显示其他形式的CBT-I同样有效。 ? CBT-I应作为成人慢性失眠障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