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翻译标准理论发展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翻译标准理论发展史 赵亚玲 翻译活动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汉代就有对经文的翻译。翻译标准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诠释各有特色,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形成自身清晰可辨的发展史。 一 翻译标准理论史的开端 中国的翻译事业,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1]。在最早的佛经翻译中,就有人提出了文 和质的标准,文讲究的是文采和形式,主张文的译者着重突出翻译的修辞手法和可读性, 质讲究的是内容,主张质的译者着重突出翻译的忠实性,强调不增不减 [2]。其实,这两条标准就是分别对翻译作品形式和翻译作品内容提出了要求,从中也可以看出直译和意译的雏形。但是,只强调文或只强调质的翻译观都只是仅仅抓住了文章内容和形式之一。 二 翻译标准理论的近现代发展 近现代的翻译工作者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并发表不同见解,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使翻译标准理论不甚明了和难以把握。 1.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于1898年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这是一个相对全面的翻译标准。按照严复的本意,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即翻译的流畅,雅即译文的典雅[3]。一直以来,翻译工作者们对第一和第二个标准较为赞同,但对第三个标准却有很大争议,因为非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一定要求文字的典雅,比如对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典雅的文字表述倒有损其文体特点。郭沫若对严复的翻译思想就非常赞同,他尤其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肯定,认为翻译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注意第三个条件,即雅,因为译文同样是一件艺术品。但严复所谓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这条标准也已经失去了历史进步性。甚至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人认为严复的信达雅说,严重限制了翻译研究的视野,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严复最初提出信达雅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但信达雅说渐渐被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们所接受,对翻译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后人对严复的信达雅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解释,他们认为雅已不再是严复所指的尔雅和用汉以前的语言形式,而是指保存原作的风格[4]。 2. 直译和意译 到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启蒙的要求,使翻译文学成了新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文体、思想和创作方法被无数文学爱好者所效法[5]。这一时期,直译、意译和归化译是翻译标准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两种不同的译法,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直译指的是在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起来,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如:crocodiles tear 鳄鱼的眼泪;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chain reaction连锁反应;gentlemens agreemen君子协定;纸老虎 paper tiger ;一国两制 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等。1922年,茅盾在直译与死译一文中写道:近来颇有人诟病直译;他们不是说看不懂,就是说看起来很吃力。我们以为直译的东西看起来较为吃力,或者有之,却决不会看不懂。看不懂的译文是死译的文字,不是直译的[6]。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并在直译的路上越走越远,发展成了硬译[7]。 意译是指原文的有些内容与形式不宜用汉语直接表达,而是经过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更着重于意思的翻译,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站在译入语国的立场上,按照该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把原著的内容和思想精神翻译出来,从这个角度讲,意译就是一种归化译。当遇到一些非常熟悉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往往可能包含深层含义,如照字面直译, 就会闹出笑话,这时就要将深层隐含的意思译出来,既打破原文的语言形式,用译文的习惯表达形式把原文的意蕴再现出来。这就是意译。如:Adams apple 喉结;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It rains cats and dogs (elephants and whales).大雨滂沱;Don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不必担心过早(不必自寻烦恼);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幼稚可欺的吗,等等。但如果偏离了原文的内容与风格而随意发挥,如捕风捉影地进行编纂和杜撰,那就成了胡译、乱译。 鲁迅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对意译作出了这样的批判: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的却令人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