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诉衷情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诉衷情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诉衷情 宋 陆游 简介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12岁即能诗文。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奸臣秦桧而被除名。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回老家闲居,死时年86岁。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游山西村》《示儿 》《书愤》等。 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轼。 以《诉衷情》(当年…)、《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为中国历史上积弱积贫的朝代,南宋自始至终都处在外族入侵的阴影之下。作为爱国志士,陆游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的是,多遭贬黜,英雄无用武之地。晚年只能退居山阴,在家赋闲。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尽管已是风烛残年,依然忠心不改,未忘国忧。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了解背景 读词解词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关塞河防,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时分就毫无踪影,此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留下这尘封色暗的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身却只能在闲居的故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当年”二字引出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抒写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2、“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一个“觅”字,传神地写出了年轻词人追求功名的急切,也写出了词人的自许、自负、自信和坚定执著。 “万里”与“匹马”相对,广阔的空间衬托出词人的渺小与孤单,但正是这样的对比,显示了词人的豪放与热烈。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 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而且也写出了心情的郁闷与惆怅。 流露出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 悲 凉 沉 痛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先”字写出了内心的不甘与悲愤;“泪空流”,爱国却没有报国的机会;“空”字既写出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出了对苟安君臣的不满和愤慨。 词人本来胸怀壮志,希望能够亲眼见到国土的恢复,但是事与愿违,国事依旧,自己倒已双鬓斑白。 抑 郁 悲 愤 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 “谁料”二字包含了词人多少感慨:他为年轻时的豪情自许,也为今日的绝望感到悲怆,爱国主义激情与壮志难酬的悲愤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全词总结 词人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抒发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之情。 写法小结 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文档评论(0)

lovep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