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襄阳概念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文化襄阳概念规划 序言 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四个襄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和绿色襄阳)既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赋予襄阳的历史使命,又是襄阳奋力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其中,“文化襄阳”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推动襄阳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襄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以襄阳城市精神为灵魂,以“山、水、城、文、洲”资源为核心载体的“文化襄阳”建设,对于打造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促进襄阳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未来十年是襄阳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建设“四个襄阳”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中部崛起”战略,落实湖北省提出的将襄阳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按照建设“四个襄阳”的整体部署,根据国家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文件、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襄阳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发展基础 一、发展优势 (一)襄阳文化承古开今、特色鲜明 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的襄阳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襄阳汉水流域一带楚国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作为三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是三国头、三国源、三国论的孕育地和提出地,是诸葛亮文化的发祥地,培育了一批三国时期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襄阳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汉水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书院文化、商业文化兼收并蓄、厚重辉煌;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17类,共9867项,其中老河口丝弦、沮水呜音、呜音喇叭、黑暗传、襄阳花鼓戏、老河口木版年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作为工业强市,现代工业文化颇具特色。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引领襄阳工业发展的龙头,汽车文化已成为襄阳的特色工业文化品牌,为文化与工业的融合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二)襄阳地理优势突出、南北通衢 襄阳市地处湖北省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春秋战国时期,襄阳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是我国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襄阳市“十二五”规划按照5年内建成200平方公里、未来承载200万人口的主城区框架目标,以环线构建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形成以鱼梁洲为中心,襄城、樊城、襄州、东津4个城区环绕的“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为“文化襄阳”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机遇。 (三)襄阳文化发展基础良好、消费繁荣 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对文化的投入持续增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截止2010年底,襄阳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市77个乡镇实现了文化站建设全覆盖;2010年襄阳市所属老河口市、宜城市、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枣阳市、襄阳区、襄城区等8个单位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77个乡镇、8个办事处建有基层中心;2341个村、88个社区建有基层服务点。截止2011年底,全市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名录、18项入选省级名录、建立市级名录三批57项;截止2011年,已在市区建成社区流动图书站69个。襄阳市的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1年,襄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6.01亿元,同比增长24.10%;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6611人,同比增长18.88%;文化产业总产出共计170.84亿元,同比增长25.4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967元,已基本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文化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为襄阳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城市精神引领作用尚未发挥 当前,襄阳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缺乏对城市精神和定位的准确提炼和表述,城市精神的核心价值和引领作用尚未发挥作用,没有形成学习襄阳精神、弘扬襄阳精神、践行襄阳精神的氛围。亟需通过提炼襄阳城市精神,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