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元代文人对待功名的态度—以四大爱情剧著者为例
元代爱情杂剧一直以歌颂爱情自主为人所津津乐道,而元杂剧作家也因淡泊名利关注女性被尊为时代解放的急先锋。但我们如果了解了元代的历史环境,剧作家们的生平后发现他们的本质,却仍是放不下科举功名的凡夫俗子。
论文关键词:文本分析,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生平,激情与技巧
元代爱情杂剧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四大爱情戏。即《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单看这四部作品的作者也是超豪华阵容,他们中有3位入选了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中则将王实甫也列入一等。
郑传寅在《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中谈到元杂剧对待功名观念的态度时指出在我国古典戏曲剧目中有大量的剧目对这一观念进行了抨击和否定,并以《西厢记》等爱情剧作为例证。此类评论成为研究元代爱情剧的主流声音,为爱情抛弃功名成为时下人们对元代爱情剧大唱赞歌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西厢记》中崔莺莺一句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让人们为封建社会中女性能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爱情宣言而欢欣鼓舞。
要知道在古代男性获取科举功名与抱得美人归这两者的价值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在儒家文化影响下自古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是满怀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憧憬。自开科取士以来虽有颜真卿两次弃官拜师学书法,但更多的是诸如范进之流为科考熬白了头,而一登龙门便能身价十倍。那么元杂剧作家们真的能视功名为粪土吗?
一、文本分析
让我们再次梳理这四大爱情剧中跟科举有关的故事情节:
嫌这攀蟾折桂做官迟,为那笔尖上发禄晚(《拜月亭》第一折【金盏儿】)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西厢记》第一折开场白)
小生是工部尚书舍人裴少俊。(《墙头马上》第一折开场白)
如今春榜动,选场开,小生一者待往长安应举(《倩女离魂》第一折开场白)
《拜月亭》和《墙头马上》中的两位公子是在感情受挫后,在没有任何人逼迫的情况下自觉的发愤图强赴京应试。而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中虽然女方家长均提出不曾招白衣女婿,强迫两位小生赴京赶考。但两剧一开篇在介绍两位小生的出场白中就点明了他们本就有参加科考之意,这就证明自愿在先,强迫在后。
由此我们疑窦丛生,所谓宣扬自由恋爱的作品中最终还是陷入门当户对的俗套,而男主角科举前后的经历更是活脱脱一部鲤鱼跳龙门,再加上红娘牵线、父母主婚,不管是张生与崔莺莺,还是裴生与李千金,他们的爱情婚姻与一般封建门第婚姻并无二致。
二、时代背景
在四大爱情剧中是否能终成眷属才能让小生们茶饭不思,而摘取功名反倒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与史实大相径庭。在元代,汉族文人想要经科举而中进士远比爱情剧中那些轻描淡写的情节要困难得多。众所周知,元代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而非汉族人,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开始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将全国人口按等级由高到低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而绝大部分汉族人就集中在汉人与南人这两个地位较低的等级中。
并且统治者为了防止大面积汉化,在元代前期的81年中停止了科举考试。官员的选拔多为荫叙,且诸色目人比汉人优一等荫叙。即使在1314年统治者恢复了科举制度,对于汉族儒生的仕进也是无足称道的。与两宋相比能通过这条道路入仕的人少的可怜,汉人与南人参加考试不仅难度最大而且被禁止进入榜首的前三名,于是宋代每届进士及诸科往往能有三四百人,多则逾千人,而元朝则汉人、南人总计不超过五十人。
在有限的资料记载中,关、王、白、郑四人的生卒日期都不能确定,但据推测大都生活在科举缺失的那个漫长的时期中。那我们不禁要发问:在一个科举考试被废除的时代,何谓剧作家们对科举功名持抨击和否定的态度?那么剧作家是从根本上反对历朝历代的科举吗?从作品中对前朝皇帝的感恩戴德也基本可以否定这种猜想。那么如果非要说剧作家们持某种抨击和否定态度的话,恐怕他们抨击和否定的就是这种零科举和抑制汉族人的科举。
三、社会思潮
元代不仅没有什么异端学说来支撑剧作家们发出异样的声音,而且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口号的程朱理学到了元朝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局面。元世祖忽必烈在其统治期间,对理学在全国的广泛传播迅速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崇尚儒家学说,使各族儒士得到进用,为理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统、至元年间,鸿儒硕德,济之为用者多矣。在开国之际,忽必烈身边的主要谋臣大多不仅尊奉理学,而且他们本人就是知名学者,是著名理学家,同时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如许衡、张文谦、王询等人,他们协助忽必烈立朝仪、定官例、颁典章。这些儒者所制订的政策,无疑为理学的普及造成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这些谋臣的助推下,忽必烈一即帝位,便在1262年创设了诸路提举学校官,委选博学老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