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主要虫害介绍 1小麦生育期 一、播种-苗期(10月中旬-12月中旬) 二、越冬返青(12月下旬-3月中旬) 三、拔节抽穗至灌浆(3月中旬-6月中旬) 2小麦害虫 全国已知小麦害虫(包括螨类)237种,分属于11目57科,其中对小麦影响加较大的有20种 主要害虫--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gu) 麦蜘蛛 麦蚜 小麦吸浆虫 麦叶蜂 黏虫 一、播种-苗期 二、越冬返青 三、拔节抽穗至灌浆 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 地上害虫(麦蚜、灰飞虱) 麦蜘蛛 麦叶蜂 小麦吸浆虫 麦蚜(非黄萎病区无需防治) 麦蚜 地下害虫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有三种 蝼蛄(mole cricket)、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金针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 地下害虫地理分布 小麦地下害虫在我国冬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以黄淮麦区和西北麦区等发生更为严重。(孙元峰 , 程亚樵 ,夏立等,2005) 地下害虫 蛴螬取食蔬菜的地下部分,可为害萌芽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使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同时,伤口利于病菌侵入,易于诱发病害。 蛴螬危害的麦苗断口整齐平整。 地下害虫 蝼蛄以成、若虫在土中咬食播下的种子和刚萌发的幼芽,咬断嫩茎。 苗大以后,将根茎部咬成乱麻状。 蝼蛄活动时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根、土分离形成“吊根”,致使幼苗因失水而枯死,严重时常造成缺苗断垄。 地下害虫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 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 主根受害部不整齐。 麦蚜 麦蚜俗称腻虫、油汁、蜜虫 同翅目(已归入半翅目) 在我国常见的为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三种: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麦苗受害轻则叶色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重的枯萎死亡。 麦蚜为害关键时期——穗期(抽穗至乳熟) 麦蚜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 直接危害 主要用针状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 间接为害 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 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危害症状 蚜虫 气候影响 中温低湿是麦蚜猖獗的主要条件。 三种麦蚜适宜的温湿度有一定差异: 麦二叉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是15-22度,喜干燥; 麦长管蚜适温为12-20度,喜欢湿润; 禾谷镒管蚜则喜高湿不耐干旱,适于较高温度。 天敌影响 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由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蜘蛛、蚜霉菌等。 影响条件 七星瓢虫 异色瓢虫 食蚜蝇 蚜茧蜂 麦蜘蛛 麦害螨 在中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 卵、若虫、成虫3个虫态 刺吸,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 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 北方麦长腿蜘蛛 南方麦圆蜘蛛 麦长腿蜘蛛 麦圆蜘蛛 麦圆蜘蛛 阴凉湿润 麦长腿蜘蛛 温暖干燥 南黄淮地区的水浇麦地或低洼麦地 黄河以北的旱作麦地 盛期在小麦拔节阶段 盛期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 麦蜘蛛危害症状 习性:以成螨和卵越冬,以滞育卵越夏,群集性,在叶背为害,受惊后落地假死。 小麦吸浆虫 我国主要发生的为麦红吸浆虫 。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 即麦红吸浆虫(Cecidomyia mosellana)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 麦红吸浆虫地理分布 。 在我国,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期间,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在平原的河流两岸。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主要发生在北纬 43°以南及 27°以北,东经 100°至东海沿岸范围的冬小麦主产区。 21世纪后,山东省成为新发生区。 :1950 年代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区域; :1985 年以后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区域。 国内小麦吸浆虫为害历史 。 国内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历史悠久,早在1314年鲁明善著《农桑摄要》和1760年张宗法著《三农记》中即有记载。 本世纪40~50年代仅1948、1950、1951年,关中地区每年损失小麦约1.5亿kg. 80年代198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