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4.2 管道内空气含尘浓度的测定 (1)采样装置 管道中气流含尘浓度的测定装置如图7-35所示。它与工作区采样装置的不同点是,在滤膜采样器之前增设采样管2,含尘气流经采样管进入采样装置3,因此采样管也称引尘管。 图7-35管道采样示意图 1-采样头;2-采样管;3-滤膜采样器;4-温度计;5-压力计;6-流量计;7-螺旋夹;8-橡皮管;9-抽气机 * 采样管头部设有可更换的尖嘴形采样头1,如图7-36所示。滤膜采样器的结构也略有不同,在滤膜夹前增设了圆锥形漏斗,如图7-37所示。 图7-36 采样头 图7-37 管道采样用的滤膜采样盒 * 3)湿式制样法 ① 滤膜涂片法:将取样后的滤膜放于磁坩埚或其它小器皿,加1~2ml醋酸丁酯溶剂,使滤膜溶解并搅拌均匀,然后取一滴,加在盖玻璃片上的一端,再用另一玻璃片制成样品,一分钟后,形成透明薄膜,即可观测。操作简单,适于滤膜测尘,样品可长期保存。 ② 滤膜透明法:将采样后的滤膜,受尘面向下平铺于盖玻璃片上,然后在样品中心部位摘一小滴二甲苯,二甲苯向周围扩散并使滤膜成透明薄膜,数分钟后即可观测,若滤膜积尘过多时,不便观测。 * (3)观测 1)显微镜放大倍数的选择:粉尘的粒径分布若范围较窄,可用一个放大倍数观测,一般选用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目镜放大倍数为10~15倍,总放大倍数为400~600倍。对微细粉尘可用更高的放大倍数。 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目镜测微尺如图7-22所示,是一线状分度尺,它放在目镜镜筒中,用以量度尘粒尺寸。但其每一分格所表示尺寸与所选放大倍数有关,故使用前要用标准尺(物镜测微尺)标定。 * 物镜测微尺是一标准尺度,每一小刻度为10μm,如图7-23所示。 标定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显镜载物台(相当于粉尘试样),选好目镜并装好目镜测微尺(如图7-22),先用低倍物镜,将物镜测微尺调到视野正中,然后换所选用的物镜,调好焦距。 图7-22 目镜测微尺 图7-23 物镜测微尺 * 操作时要注意先将物镜调至低处,注意观察不要碰到测微尺,然后目视目镜,慢慢向上调整,直至物象清晰。慢慢调整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刻度的一端对齐(或某一刻度互相对齐),再找出另一互相对齐的刻度线。 因物镜测微分度是绝对长度10μm,据此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所度量的尺寸。如图7-24所示,两测微尺的0点相对,另一测目镜尺的32与物镜尺的14对齐,则目镜测微尺每一刻度的度量长度为: * 若要更换物镜或目镜时,要重新标定。 图7-24 目镜测微尺标定示意图 * (4)测定 准备好的样品放于载物台上,进行观测,用目镜测微尺度量尘粒大小,一般取定向径。观测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在一固定视野内测量所有尘粒,尘粒过密时容易混杂。另一种是以目镜刻度尺为基准,凡是在刻度尺范围内的即计测,然后向一个方向移动样品,继续计测,如图7-25所示。 * (5)测定结果整理 根据测定要求划分出分散度的粒级范围,一般划分为:<2μm,2~5μm,6~10μm, 10~20μm,>20μm,每一粒级范围取其平均值为该粒级的代表粒径。<2μm 粒级,因为一般显微镜最小观测到0.5μm,其代表粒径按1.25μm计算,>20μm粒级,如数量很少,即不再划分。并取20μm作为代表粒径或按实际平均粒径计。 根据需要,计算出数量分散度(Pn)和质量分散度(Pm)、累积分布(R)曲线等。 * 7.3.2 离心沉降法 离心沉降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粒径的尘粒在高速旋转时,受到的惯心力不同,使尘粒分级,测定用的仪器为离心分级机,也有人把这种仪器称为巴寇(Bahco)离心分级机。下面简要介绍其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 图7-26是离心分级机的结构示意图,试验粉尘在容器1中由金属筛网除去0.4mm以上的粗大尘粒后,均匀进入供料漏斗3,再经小孔4落入旋转通道5。在电机10带动下,旋转通道以每分钟3500转的高速旋转。位于旋转通道内的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 图7-26 离心分级机结构示意图 1-带金属筛的试料容器;2-带调节螺钉的垂直遮板;3-供料漏斗,4-小孔;5-旋转通道,6-气流出口;7-分级室;8-节流,9-节流片;10-电机;11-回柱状芯子;12-均流片;13-辐射叶片;14-上部边缘; 15-保护圈 * 电机10同时带动辐射叶片13旋转,由于叶片的旋转,空气从仪器下部吸入,经节流装置8、均流片12、分级室7、气流出口6后,由上部边缘14排出。尘粒由旋转通道5到达分级室7时,既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又受到向心气流的作用。 * 下图是分级室内气流和尘粒运动的示意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当作用在尘粒A上的惯性离心力大于气流的作用力时,尘粒A沿点划线继续向外壁移动,最后落入分级室内。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