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社会实践设计手册.docVIP

西南联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社会实践设计手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学生社会实践设计手册 题目:追寻前人足迹,感悟使命责任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班: 组别:第五组 组长:凉伐 学期: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 任课教师: 2014 年 06 小组成员 (字体为小四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成员分工 (字体为小四号) 姓名 要完成的内容和完成的内容 成绩(该成绩由小组提供) 协调小组活动,整理实践报告 对重要文物进行摄影和记录 咨询并记录有关问题 对重要文物进行摄影和记录 记录流程及组织协调 记录流程及组织协调 咨询并记录有关问题 咨询并记录有关问题 对重要文物进行摄影和记录 实践过程记录 时间 活动内容 成员签名 2014-04-24 周四 晚间九点,博B206 讨论周末实践时间安排, 以及组员分工。 2014-04-26 周六 早间八点,组员陆续集合, 搭乘公交前往西南联大旧址, 参观结束后,组员合影, 一同搭乘公交返校。 2014-05-09 周五 晚间九点,博B206 整理实践素材, 讨论实践报告分工。 社会实践题目(宋体四号加粗) (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字数不少于5000,包括图片等内容,但不宜过多。要写出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效果与感想、心得体会、组织实施、发现的问题及其如何解决、完成情况、成员的态度及其完成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追寻前人足迹,感悟使命责任 西南联大背景及简介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关头,素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和爱国情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充当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和喉舌,以自己的知识、智力和文化特长服务于宣传抗日、唤起民众的伟大事业,为民族解放战争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高等院校是中国知识分子精华的聚集地,是培养精英人才的主要领域,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再创造的重镇,因而日军对高校采取了有计划的破坏。“七七事变”前,全国共有各类高校108所;但事变后仅一年内,即有91所遭破坏,25所因被破坏严重而陷于停办。在日寇炮火的狂轰滥炸中,大量仪器、设备毁于一旦,许多校舍、建筑被夷为平地,大批珍贵图书、资料、手稿不是被毁就是流失。为了从浩劫中保存中国教育文化的命脉,抗战到底,众多高校都进行了空前的大搬迁。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成了西南联大的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随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为远离日寇肆虐,又有滇越铁路与外界相通的云南成为临时大学的下一个目的地。师生们于是在1938年2月搬迁入云南,同年4月2日,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滇期间,于1938年春建立蒙自分校。于1940年8月设叙永分校。在搬迁期间由于经费紧缺,校方决定让女生、体弱的男生与大多数教师乘火车和渡轮前往。其余身强力壮的男生与少数教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1600余公里的艰难跋涉,身处象牙塔中的师生们看到了美丽与贫穷并在,饥馑、苦难的真实中国。为保存中华文化历史进行的艰难跋涉,永远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与文化弦歌不绝的象征。抗战胜利后, 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9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三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9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首届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又有6位联大校友当选。在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少西南联大校友成为业务和政治骨干。在台湾和海外,有重大成就的联大校友,也不乏其人。西南联大不仅大师云集,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卓著,蔚为学术重镇、人才摇篮,而且是当时“倒孔(祥熙)”运动和“一二·一”运动的发起者和策源地,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民主堡垒”。有不少校友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有的已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并有近30位校友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中牺牲,成为烈士。西南联大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西南联大艰苦的治学环境 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当时的西南联大没有校舍,全部要从荒地上重建;租学校、会馆的房子上课也要交租金;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在战争中十有七损,要恢复正常的教学功能,至少要在短期内添置到原先规模的50%以上;还有教师的工资、学生的伙食补助……处处都需要钱,而此时此刻的西南联大又处处缺钱。最委屈的自然要数联大的校舍了,梅贻琦当时估计战争结束联大很快可以复员,把主要的财力,用于添置图书设备、实验器材,在校舍方面省而又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