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Chapter 3 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教学时数:3学时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与结构,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动植物配子的形成过程,达到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与结构,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动植物配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三 教学难点: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植物雌雄配子形成过程。 四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P.C. Winner, G.I. Hickey H.L. Fletcher,Instant Notes in Genetics,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1998.12 2、王亚馥,戴灼华 主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3、贺竹梅 编著:《现代遗传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4、朱军 主编:《遗传学》(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5、李振刚 编著:《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张玉静 主编:《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赵寿元,乔守怡 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8、蔡绍京,徐珊 主编:《医学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9、卢龙斗 主编:《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本章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is chapter 第一节 细胞 第二节 细胞分裂 第三节 染色体周史 第四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 细胞(cell) 一 细胞的构造 (一)原核细胞结构 (二)真核细胞结构 二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 一个染色体是一条卷曲的、由蛋白质包裹的双链DNA。 (一)染色体的数目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多数高等动植物的身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称二倍体,以2n表示。亲本的每一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单倍体,以n示。例如玉米的二倍体染色体数2n=20,即玉米有10对染色体。人的染色体数2n=46,即有23对染色体。但多数微生物的营养体是单倍体,如链孢霉的单倍体染色体数是7。 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二)染色体的形态 每一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数目。其形态,结构,数目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在高等动植物中体细胞染色体具有成对性。 1 2 3 1.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或亚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metacentric chromosome or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M or SM ) 2.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 ST) 3.端着丝粒染色体(telocentric chromosome T ) 在任何物种,完整的二倍体染色体组被称为染色体组型或核型(kayotype)。常染色体体积从大到小逐一编号,性染色体被称为X和Y染色体。 端粒(temomere)是染色体的特殊结构。它们含有由短小且简单的DNA组成的多次重复序列。在人类,这重复序列为TTAGGG,但在不同的真核生物间会有一些小变化。特殊的蛋白结合在端粒区域,可以阻止不同染色体端部之间的重组。每个端粒重复序列的数量在生殖细胞中很高,但在体细胞中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这是老化过程的一个分子标志。端粒长度由端粒酶(telomerase)维持,该酶含有与端粒重复DNA序列互补的RNA,可作为端粒伸展的模板。端粒酶在体细胞中不存在,但会重新出现于肿瘤细胞中,在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是稳定的。 着丝粒和端粒 着丝粒 由三个功能区组成 中部的元件(II)由80~90bp组成,A+T含量高,90%; 左侧的元件(I)含有PuTCACPuTG顺序(Pu是嘌呤), 右侧的元件(III)是由26bp组成的保守区,此区也是A-T丰富区。 所有真核生物的着丝粒功能都相同,但其DNA却具有种的特异性。 (三)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类物质组成。每一染色单体的骨架是一线形DNA分子,许多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这DNA骨架上,成为DNA蛋白质纤丝。 分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组成,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组蛋白,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后者的种类和数量不十分恒定。组蛋白的种类、数量都很恒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