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位: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 嘱病人闭口用鼻呼吸 勿用牙咬勿说话 测温3min 测口温 若不慎咬碎 立即清除碎屑 延缓汞的吸收 促进汞的排出 三、体温测量技术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腋下有汗应先擦干 水银端放于腋窝正中,紧贴皮肤,屈臂过胸 测温7-10min 测腋温 三、体温测量技术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取好体位 润滑肛表 插入深度:3-4cm 测量时间:3min 禁忌: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 测肛温 三、体温测量技术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操作要点 1)洗手,体温计准备。 2)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测量方法。 3)测腋温准备及部位,测10分钟。 4)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测3分钟。 5)测肛温要用涂润滑剂,水银端插入肛门3-4厘米,测3分钟。 6)读取体温数,消毒体温计。 It is our time now! We are…… 3 2 1 体温过高的评估及护理 1.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稳定。 旧课复习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2.体温的正常范围 部 位 正常范围 平均温度 腋温 36.0~37.0℃ 36.5℃ 口温 36.3~37.2℃ 37.0℃ 肛温 36.5~37.7℃ 37.5℃ 3.影响因素 一般波动范围不 超过0.5-1.0℃ 昼夜 年龄 性别 其他 运动 用药 掌握发热的临床分级 理解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学习目标 难点 (一)体温过高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波动在1℃以上。 1. 定义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 ,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 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 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 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 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 高 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超过正 常值的0.5℃或一昼夜波动在1 ℃以上。 ㈠ 体温过高 2.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中度热 高热 超高热 37.5-37.9℃ 38.0-38.9℃ 39.0-40.9℃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特 点:产热= = =散热,体 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 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迷 (一)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上升期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出汗 血压下降 2、 发热的过程 (1)体温上升期 特点 产热 散热 方式 骤升 渐升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 散热 (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 ===== (3)退热期 特点 散热 >产热 趋于正常 方式 骤退 渐退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 {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肺炎 、 急性传染 病如伤寒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4.常见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0 ℃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 在1.0 ℃以上。最低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 3、常见热型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