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殊不知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 和痛苦,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理,导致中国孩子长大后看不得别人好。比如,有跨文化心理学学者发现,如果一群人中的某人展现了某方面的才能,美国人更容易真诚地(至少表面 上)把自己的赞赏说出来,中国人则多半会沉默不语、心生酸妒。于是,中国人团体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此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文化不 改,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 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可以随意打骂。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 多不良的后果。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西方人通常 把所有人都看作是上帝的子民,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并非自己的个人财产。所以中国崇尚体罚,除非把孩子打死,否则无论如何体罚孩子都属于家务事,法律管不 着;而美国若体罚孩子,父母将丧失监护权,法律认为其无资格养孩子,并会给予严惩。中国小孩长大后依赖性强、更加不自信,容易屈服权威,但内心并不真正尊 重谁;美国小孩长大后更自信,更独立、更懂得互相尊重。 4. 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而且孩子一辈子都对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困惑无知,一切都从功主义的角度出发。 5. 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认为越用功越好 很 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肉哀求,来达到这个目 的。事实上,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于是,很多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这一辈子都 活在失败者的阴影中,变得很不自信,他或她的特长或潜能这一辈子都无法得以施展。而成绩好的多半智商高,情商低,这也是国外中国学生给人的普遍印象。 6.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鼓励让孩子在周末学习或晚睡觉的所谓教育人士其实犯了极其愚蠢的错误,这种行为应当用法律来禁止。   ? 7. 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社会学家调查的 结果,在家常做家务的孩子将来生活更加幸福,因为其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抗挫折能力也更强。长大以后也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中国的父 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 子。 8. 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高考。于是,70,80后的很 多孩子都缺乏幽默感,即使耍点幽默也显得很刻薄,在一起聊天话题也多是一些升学,工作,背景关系,当官发财等要么苦大仇深,要么极其严肃和实际的话题。同 时这种缺乏幽默的环境还导致成人后狭隘的个性,缺乏包容,动不动就喜欢评判别人。 ? 9. 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或许因为电 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 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要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是因为爱,要孩子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是因为爱,要孩子赶紧生孩子自己 抱孙子是因为爱...殊不知这种爱,非常自私。 10. 认为养孩子是坚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很多父母常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总是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放弃自己的玩乐、理想、辛苦辛苦在外面打拼完全是为了他们。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会采用自暴自弃的方式度过一生。例如,有的父母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自从有了他,自己连电影从未看过,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甚至还具体说出自己身上哪种病是由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她,自己早就在事业上大有发展了之类的…中国的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 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 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著他成长的乐趣。所以西方父母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