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 “4部曲”— 手、 足、 口、 臀 “4不像” —不像水痘 “4不特征”—不痛 不像药物疹 不痒 不像蚊虫叮咬 不结痂 不像口唇牙龈疱疹 不结疤 实验室检查 确定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诊断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 阳性。 分离出病毒。 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 血清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4倍以上增高。 物理学检查 1,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呈网格状、斑片状阴影 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征 2,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的异常改变 3,心电图: 各导联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Q-T间期延长 心律失常 鉴别诊断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麻疹(rubeola) 麻疹病毒 卡他症状 结膜炎、发热 Koplik斑 红色斑丘疹,特别的出疹顺序,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几细小脱屑 发热3~4天,出疹时体温更高 风疹(rubella) 风疹病毒 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发热半天或一天后出疹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 人疱疹病毒6型 一般情况好,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可肿大 颈及躯干部多见,肘膝以下无皮疹,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scarlet fever)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口周苍白圈、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密集针尖大小丘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 水痘? 风疹? 麻疹? 治疗(普通病例) 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原治疗:可酌情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每天10-15mg/kg,分4次口服,疗程5-7天;或每天10-15mg/kg,分2次给药,每次静滴20分钟以上,疗程3-7天。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治疗 积极控制高热。 体温超过 38.5℃者, 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 使用退热贴等) 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口服, 5~10mg/(kg· 次);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10~15mg/(kg· 次); 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6 小时。 禁用阿司匹林, 因其可引起 Reye 综合征。 有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 祛痰药。 继发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 其中主要以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比如说密切接触了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被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食具、奶具、玩具等等。 *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概念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1周内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 5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为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 普通病例:最为常见(99%以上 )、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发病率低(不到1% )、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 其中主要以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比如说密切接触了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被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食具、奶具、玩具等等。 *

文档评论(0)

cl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医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