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源流.PPTVIP

中医文化源流.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 代表医家:针灸之祖——黄帝, 脉学介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儿科之祖——钱乙 法医之祖——宋慈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 药王——孙思邈 代表著作:《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中医学的文化特征 1、中医学——人的学说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大自然的延伸与精华。实际上,人与自然服从者宇宙的同一法则——道。天道即人道,人道依存于天道,天道服务于人道。 2、中医学——道的医学 “道”所强调的是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认识“道”需要理性与直觉,需要一种系统的方法,且语言描述上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 02 中医药起源和发展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上古~周代 ~ 770 B.C. 先秦~秦汉时期 770 B.C. ~ 265 魏晋隋唐时期 265 ~ 960 宋金元时期 960 ~ 1368 明~清时期 1368 ~ 1911 近代以来 1911 ~ 至今 传说故事一: 伏羲制九针 2.1上古~周代(~前771年) 《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先民已经懂得了可以用石针、骨针等物质器具治病。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造人,造八卦,用来通晓万事万物变化 2.1上古~周代(~前771年) 新石器时代: 砭石、骨针 → 针刺疗法 ?时代: 火伤意外治病 → 灸疗 殷商时期: 酿酒业兴盛 酒为”百药之长” ?时代: 药物治疗: 《五十二病方》为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记载 夏代制陶、商代制铜器皿为中药调剂、煎煮提供基础 周代医师分工:《周礼·天官》记载有医师、食医、疾医和疡医的分工 哲学对医药学影响 儒学思想融入中医学: 巫文化对传统医药的影响 “易”文化对中医药的影响 中医学吸纳宗教理论: 文化对医药学的影响 2.1上古~周代(~前771年)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难经》 代表性成果:系统总结春秋战国以前医疗成就,感性→理性,确立中医药学理论原则,标志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当时处于世界领先:例如:食管:肠 = 1:35 (解剖: 1:37) 补充《内经》在藏象、脉学和针灸方面不足 张仲景 “方书之祖”,载方113首。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集东汉以前药物大成 多数药物及功效正确:麻黄平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雷丸杀虫… 所述药物理论—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君臣佐使…促进中医药发展 2.1先秦~秦汉时期(前770~280) 《神农本草经》 2.1先秦~秦汉时期(前770~280) 春秋战国时期: 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显著,学术思想日趋活跃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战国时期名医,被尊为医祖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方书之祖 华佗(约145-208)被尊为“外科鼻祖”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普谧,最早针灸学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10卷 详述24种脉象辨别方法。我国最早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阐述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病因。67门-1739种病候如:绦虫是不熟牛肉所致。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记载处方,和治疗疾病方法5300首 2.3晋-唐时期(265~960) 2.4宋金元时期(960~1368) 宋金元时期哲学流派的学术争鸣,经济和科技蓬勃发展 病因学说系统化、理论化 宋 ·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内、外、不内外因 法医学 金·宋慈 《洗冤录》-国内外审理死伤案件参考书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下派 李 杲—补土派 朱震亨—养阴派 “火热论”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说,治疗多用寒凉药,世称“寒凉派”。 认为“古方不能尽治今病“的革新观点,批评当时的”“强补,之风。主张治病当以祛邪为要务。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 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代表作是《脾胃论》。他采取了一套以“调理脾胃”,世称“补土派”。 提出了著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