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中医骨伤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50
福建中医药2003年2月第34卷第1期
FujianJournalofTCMFebruary2003,34(1)
小议中医骨伤.
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史淑贤,林侃,苏友新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2l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
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新世纪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状况,则是关
系该学科兴衰与存亡的重要问题.面对现代科技浪潮的冲击,
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面临继承和创新两大基本问题.
1继承:一切学科的进展都是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继
承就没有发展.对于.中医药各学科来说,继承尤显重要与突
出.包括中医骨伤学科在内的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在世界传统
医药学中独树一帜,关键在于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广博的
实践经验,丰富的诊疗方法.而这些,无一不是一代又一代的
杏林学子不断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发挥而形成
的.继承是基础,是前提.标志着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确立的
《伤寒杂病论》,是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又撰用《素
问》,《九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法》等古籍的
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才着成.我国现存最早骨伤科专着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唐代蔺道人对唐以前中医骨伤科的
大继承大总结的结果.清代吴谦编撰的清代官方骨伤科教科
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也是系统地继承并总结了清
以前的正骨经验,才提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以及多种整复方法与固定器械.颇具有影响力的《伤科汇纂》,
也正是胡廷光广泛收集清以前主要骨伤文献,并总结前人及
自己家族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才着成的.再如我院中医骨伤科
学的发展,也同样以继承为基础.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院骨
伤科学术带头人张安桢教授与王和鸣教授等在系统学习继承
我国古代骨伤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又较全面地继承了名老中
医林如高先生的正骨经验,整理并撰写《林如高经验方歌诀方
解》,《练功三十六法》,《林如高骨伤敷药法》,《林如高正骨经
验荟萃》,《神医林如高》等论着,在全国率先编写了中医骨伤
专业教材,从而奠定了我院中医骨伤科发展的基础.因此,骨
伤科各种骨折脱位有效的整复方法与固定技术,大量的各种
创伤与骨病用药经验与方药以及丰富多彩的损伤后肢体功能
的康复练功方法等,无一不是历代骨伤医家继承先人的成就
加以补充发挥而成的.可见继承在中医骨伤学科形成和发展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在当今形势下,中医骨伤科学发展需要继承的是什
么呢?我们认为有两大块内容必须很好去继承,一是中医(包
括骨伤)的传统理论,一是骨伤科相关的诊疗技术.中医的传
统理论包括宏观的思维,如”天人相应”,”形神如一”,”情志致
病”,”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并重”等重要理论观点;恒动与
收稿日期:2002—12-10
辨证的观点.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三因治疗观;丰富的文
献资料,如历代相关的着作中蕴藏的挖掘不完的骨伤经验宝
藏;高尚的医德,如广大医家吃苦耐劳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普济
众生的良好愿望,等等.骨伤相关的诊疗技术包括丰富的诊察
技术,如望眼诊伤,”手摸心会”触摸诊等;丰富多彩的内外疗
法.如损伤三期药物疗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练功疗法,
针灸疗法,按摩推拿疗法,各种外用药物疗法等.
继承是重要的,但对于这个学科的发展来说.只是继承,
最多只能是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循环往复,到头来还是要倒
退.因此继承中必然要带有创新.带有超越,创新是为了更好
地继承.
2创新:翻开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每一步都是继承基础上
创新发展的历史,中医骨伤学科也一样晋唐时期,骨伤在继
承《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及前人
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弘扬创新.涌现出《肘后备急方》,《刘涓子
鬼遗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外台秘要》等含有大量骨伤
相关内容着作或专着,体现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学的空前
发展状况.明清时期,大量骨伤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
上,创新法,立新方,树新论,形成众多骨伤流派,如薛己《正体
类要》,异远真人《跌损妙方》,赵廷海《救伤秘旨》等.解放后多
种新型外固定器械的研制.新的正骨八法的确立.”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骨折治疗原则的提出及实
践,更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实践的结果,可见”创新”是伴随中
医药骨伤学术发展过程每一步的.
那么,当前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创
新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发展.首先,应加速
中医骨伤学科教育现代化.中医骨伤创新靠的是人才.中医骨
伤从业者的理论修养,临证水准,掌握现代科技与边缘学科知
识的程度,科研思维方法等都直接关系中医骨伤未来的发
展.因此应从骨伤学科的实际出发,努力造就出一支具有学术
水平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