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多见于中年男性(25-45岁) 主要临床表现常缺如 可有轻中度黄疸,腹痛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和特征 病理表现早期胆管炎症增生,晚期出现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PBC常伴有溃疡性结肠炎(约75%) (六)妊娠性黄疸 1. 原发性脂肪肝 多见于初产妇 多发生于妊娠后期 急骤出现并增重的黄疸 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恶化 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2、良性复发性黄疸 妊娠期雌激素含量高,有抑制胆汁排泌的作用,加上有先天性敏感因子导致淤胆性黄疸 多发生于妊娠最后3个月,先有皮肤瘙痒,1~2周后出黄疸,黄疸可轻可重,多为轻中度。分娩后缓解,但再次妊娠时易再发 肝组织无病变 血清总胆红素多在100μmol/L以下,ALT可轻度增高,碱磷酶、r-GT 以及血清胆汁酸均可增高,预后良好 (七)其他 酒精肝损伤 肝细胞内由于脂肪滴的存在而肿大,挤压毛细胆管使胆红素排泄不畅。 中毒性 化学、生物毒素等中毒 谢 谢 * ----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胆红素的生成和正常代谢 (一) 胆红素的生成和来源 来源 80%来自衰老的红细胞,20%来源于未成熟的造血细胞以及其他含铁卟啉的酶和蛋白质 生成 正常人每天有约8g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变为Fe和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的催化下变为胆红素 正常人每日可产生250~300mg胆红素 这种胆红素不溶于水,偶氮试验呈间接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有亲脂性,可透过细胞膜,有细胞毒性 和血浆白蛋白结合运行(100ml血浆白蛋白可结合20~25mg胆红素) 水杨酸、磺胺、脂肪酸等阴离子物质可竞争性地与白蛋白结合而将胆红素游离出来, 在酸性条件下间接胆红素可进入细胞 (二)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作用 1. 摄取 间接胆红素经与肝细胞微绒毛膜受体结合而入肝。连接蛋白Y和Z与之结合运送到光面内质网。 2. 结合 在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失去亲脂性,增强水溶性,偶氮试验呈直接反应,故称为直接胆红素。 3. 排泌 将直接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泌到毛细胆管中。通过激素的调节,细胞器的参与及肝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泵的作用而完成。 4. 旁路排泌 间接胆红素经氧化作用可以产生一系列衍生物,颜色变浅水溶性增强随尿排出。 (三) 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经酶促水解后,在无氧条件下经细菌作用转变为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素及中胆素原,再还原为无色的胆素原(尿胆原) 10%~20%胆素原被肠道重新吸收回肝脏,经氧化成胆红素,可重新进入肠道再度变为胆素原,到达大肠后经氧化变为胆素(尿胆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 二、黄疸的类别 (一)肝前性黄疸:即溶血性黄疸 正常肝脏每天可将40-50g血红蛋白转变为胆红素 最高可产生1.5g胆红素(正常量的5倍), 超过此量即出现黄疸 其特点间接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多,血胆汁酸正常 (二)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泌功能发生障碍 血中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增高,尿中胆红素和尿胆原均可(+) 例如各种感染、药物及中毒性肝损害 (三)肝后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 胆道内压力>300mm水柱胆汁不能运送 直接胆红素返流入血,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 胆汁不能进入肠道,粪便颜色变灰白,尿胆原(-),尿胆红素(+) 血中胆汁酸量增高,出现皮肤瘙痒 完全阻塞时间延长后,肝细胞功能亦可受损,间接胆红素亦可增高 如总胆管结石、壶腹癌等 三、肝功能障碍引起的黄疸性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影响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泌功能,导致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升高。一般来说,胆红素的高低和肝细胞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二)肝内胆汁郁滞性黄疸 由于感染、药物中毒或过敏,使肝细胞排泌胆红素及胆汁酸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胆淤,导致血胆红素和胆汁酸增高,出现黄疸和皮肤瘙痒。 1. 胆红素的排泌 2. 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泌 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细胞的内质网转化而成,胆酸、鹅脱氧胆酸和脱氧胆酸等初级胆汁酸与甘氨酸、牛磺酸结合成甘氨胆酸和牛磺胆酸。 胆汁的排泌 细胞器的参与 框架微丝微管的作用 肝细胞的胞饮和胞吐作用 肝细胞膜的钠泵作用, 可将胆红素从肝内泵到毛细胆管中去 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初级胆汁酸经胆道进入肠道转变为次级胆汁酸 95%可被肠壁重新吸收回肝 每餐后可有2 ~ 4次肝肠循环,使脂肪类食物得以顺利乳化后吸收 并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 未被吸收的胆汁酸随粪便排出 3.胆汁的代谢 健康人肝脏每日分泌胆汁300~700ml(10.5~11ml/kg) 固体成分占3%~4% 胆盐(胆汁酸的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